欢迎访问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社动态 / 县市动态 / 正文

楚雄市:“三位一体”促进就近就地就业量质齐升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4日作者:邹菊浏览量:

2025年来,楚雄市树牢“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理念,紧紧围绕强州府战略部署,在全面落实就地就近就业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升级打造“幸福里社区”就业服务平台,推进“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建设等措施,构建起“社区+车间+政策”三位一体就业促进模式,实现了城乡居民就近就地就业规模与质量双提升,彰显了楚雄市作为州府城市在就业服务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

升级打造“幸福里”社区就业创业新模式,激活社区产业就业“双循环”。聚焦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升级打造“幸福里”社区就业创业新模式,构建就业创业全覆盖的服务体系,促进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不断拓宽城乡劳动者增收致富渠道,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就业支撑。上半年,彝人古镇文旅融合型、栗子园一站式综合服务型、苍岭镇三产融合型3个“幸福里”社区,累计组织3100余人次劳动力就近就便就业,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就业支撑。

广泛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激活“社区+企业+农户”三方共赢新机制。以“强州府”行动为引领,创新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激活传统技艺、整合零散劳动力,构建“社区+企业+农户”三方联动机制,探索出一条“产业嵌入村社、就业扎根乡土、技能赋能群众”的共富路径,满足群众就近就业需求,实现增收与顾家双重保障。上半年,全市共建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26家,带动就业3630人。

落实就业兜底保障政策,激活困难群体可持续就业内生动力。不断拓宽转移就业渠道,稳定脱贫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务工规模。上半年,全市收集省内外优质就业岗位4.2万余个,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50场次,让每名就业困难人员每年至少获得3个就业岗位信息。已审核通过符合享受脱贫劳动力一次性外出务工奖补人员信息1076条(其中,已为635名脱贫劳动力兑付奖补资金44.5万元),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总量稳中有增,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将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持续稳定岗位、扩大就业,吸纳更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地就近稳定就业。上半年,全市20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3000余人次(脱贫劳动227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多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25个,吸纳“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有返贫致贫风险”且有能力胜任岗位的脱贫人口就地就业。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420个,兜底安置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及时发放生活补贴并缴纳社会保险待遇。

加大创业政策支持力度,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推动更高质量充分就业。发挥创业服务窗口和创业载体的作用,为创业者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创业服务,充分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树立“精准化培训”工作理念,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把市场紧缺岗位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精准送到劳动者手里,把“零工”变成“灵工”,让更多的劳动者真正实现高质量就业。上半年,共办理创业担保贷款业务198笔,发放创业贷款4404万元,带动就业636人,有效缓解了创业者的资金压力,提升了创业成功率;组织1925人次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创业培训996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

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0.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2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3.22%以下,全市就近就业总体形势稳中有进。(楚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邹菊)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网站地图】

系统运行维护: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电话:0878-3399821

网站信息发布: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传科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8-3369165

滇公安备53230102000449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08101678号-3  网站标识码:5323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