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安乐乡蒙恩村委会蒙恩哨村的300亩现代化温室大棚内绿意盎然,红彤彤的番茄挂满枝头,顶花带刺的黄瓜压弯藤蔓,一幅“绿色致富”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作为安乐乡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该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大棚基地+农户”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新突破,更让温室大棚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绿色银行”。

一、技术赋能现代农业,打造标准化产业基地
外地“新农人”杨龙超带领牟定县绿蔬源种植有限公司扎根安乐乡,采用现代化种植管理模式构建标准化产业体系。基地严格把控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全链条环节,其中粉果番茄品种经五六年培育,亩产稳定达10吨以上,西红柿、黄瓜平均亩产分别达1万公斤、1万至1.3万公斤,形成“高产能、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种植范式。目前番茄种植面积超100亩,产品以2至3元/公斤的价格畅销全国大宗批发市场,通过预定制销售模式实现“上市即售罄”,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二、产业带动就业增收,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基地构建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常态化吸纳周边村民就近就业,采摘旺季日用工量超50人,实现“土地不荒、人不离乡”的就业格局。村民李雁梅等务工人员不仅获得现结工资,更实现了“照顾家庭与就业增收”的双重目标。据统计,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式,直接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年增收超万元,让“家门口的大棚”成为稳固的收入来源,切实提升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构建多元产业格局
安乐乡将现代设施农业作为乡村振兴核心抓手,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鼓励能人下乡、企业进村,逐步形成以果蔬、辣椒、食用菌为主的多元产业体系。每日清晨,满载新鲜农产品的货车从蒙恩哨村发往全国,将“安乐绿色”送上千家万户餐桌。该模式不仅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更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路径,为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如今,安乐乡的温室大棚不仅是农产品生产的物理空间,更成为技术创新的试验田、农民增收的主阵地、乡村振兴的动力源。下一步,该乡将持续深化“龙头企业引领、科技赋能支撑、农户广泛参与”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绿色致富棚”结出更多乡村振兴的硕果。(牟定县安乐乡 李俊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