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社动态 / 县市动态 / 正文

双柏县大庄镇:农忙种田 农闲赚钱 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3日作者:安然浏览量:

“以前农闲时只能晒晒太阳、闲着,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大庄镇各三郎村委会的李大姐边加工芦笋边说,她是一名留守妇女,大女儿在丽江读大二、儿子在大庄镇中心学校读初中,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就近务工赚钱,能在家照顾老人小孩,实现“务农务工两不误”。如今在大庄镇,据不完全统计,像她这样“农忙种自家田,农闲到基地赚钱”的群众已有1000余人。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近年来,随着镇内水网、路网、电网建设加速提升,区位优势逐渐显现,大庄镇积极盘活土地资源,通过“确权颁证+规范流转+规模经营”,在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沙甸河流域、绿汁江沿岸流转土地3000余亩,引进20余户种植大户发展果蔬规模种植。群众每年收取土地租金至少4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群众既能收“租金”、又能赚“薪金”。

流转土地用于种植草莓、葡萄、番茄、石榴、茄子、生姜、黄瓜、蚕豆、鲜花、沃柑等农产品,由于丰富光热资源和肥沃土地,种植的农产品口感好、品质高,在市场上广受欢迎,销往省内外各地。在种植基地,有育苗、移栽、分拣、管护、采摘、封装、运输等多种岗位,既有长期用工、也有季节性用工,上手门槛低,体力要求低,绝大部分村民皆可从事,对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及残疾人等提供了家门口务工的机会。工资可当日结算,日均工资最低100元,残疾人日均工资约80元,多劳多得。部分群众以家庭为单位流转土地种植果蔬,家里人为主要劳动力,在旺季雇佣劳动力种植、采摘。种植基地成为“农闲就业调节器”。

来自浙江的吴总,在大庄镇沙甸河沿岸租赁50余亩土地种植芦笋,日常用工16人,都是大庄本地村民,务工人员可以免费吃三餐。他表示“我的芦笋都是运输到昆明售卖,很受欢迎,不够卖”,芦笋每年至少出3茬,在冬季价格最高,最高时每公斤70元,夏季是淡季价格较低,每公斤也有14至15元,每亩产值有2万至3万元。种植芦笋使用的粪从本地农户购买,每年购买粪肥10余万元。

大庄镇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艳梅为村民算了一笔经济账:每人日均至少100元,一月至少3000元,产量高的工资更高。她表示“我们将多形式、多样化、多渠道做好种植基地和务工人员的用工服务和普法宣传,做好各个“田间车间”的要素服务保障,着力化解用工矛盾纠纷,推动更多村民就近就地就业,让务农人顾家的同时也能务工赚钱。”

土地规模种植果蔬,不仅高效使用了土地,更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农户又能销售牲畜粪、农产品,催生出“种植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庄镇党委、政府主动服务,上门向用工主体进行惠民惠农补贴政策宣传、用工和水电等要素服务,走进田间地头向务工人员用案例讲解权益维护、工资发放等,今年以来,发放《务工权益口袋书》200余份,调解欠薪纠纷23起,向群众进行种植技能培训3期。同时,线上线下实时发布用工需求,帮助种植基地招工。

群众在“家门口”务工,让传统农业不断焕发新生机,让村民家庭与增收兼顾,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就业,大庄镇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我们将继续以产业为依托、以服务为纽带,探索更多联农带农发展模式,让更多村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乡村的生机与活力持续迸发!(双柏县大庄镇  安然)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网站地图】

系统运行维护: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电话:0878-3399821

网站信息发布: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传科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8-3369165

滇公安备53230102000449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08101678号-3  网站标识码:5323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