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就业形态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武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关键环节,多管齐下推动新就业形态规范发展,让新业态成为稳就业、促民生的坚实力量。
压实主体责任,筑牢权益保障基石。武定县以强化企业责任为抓手,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线上”利用“武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典型案例解读;“线下”组织人社干部深入15家新就业形态企业开展专题培训,重点明确企业在不同用工情形下的责任边界。针对8家快递行业用工规模大、流动性强的特点,人社部门与企业签订了《武定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承诺书》,要求企业对快递员的工作时长、劳动强度等进行科学管理。顺丰快递武定分公司等8家快递行业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下,建立了快递员异常工作情况预警机制,有效避免因过度劳累引发的劳动纠纷,切实履行企业用工主体责任。
规范用工管理,护航和谐劳动关系。为破解新就业形态企业用工不规范难题,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建专业指导团队,逐户走访企业,对照“三指引、一指南”劳动用工政策,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针对部分外卖行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的问题,通过政策宣讲、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企业认识到规范用工的重要性,推动其与配送员签订劳动合同97份,并完成劳动用工网上登记备案,形成了企业依法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权的良好局面,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健全薪酬机制,守护劳动者“钱袋子”。武定县积极推动新就业形态行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引导企业与劳动者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核心问题开展协商。在网约车行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组织武定快旅、武定益聚等3家企业与驾驶员代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明确了基础保底收入与订单提成标准,并建立了随市场行情动态调整的薪酬增长机制。同时,通过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企业落实最低工资标准。今年以来,已对15家企业开展工资支付专项检查,确保155名快递员、97名外卖配送员等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时足额发放,切实守护好劳动者的“钱袋子”,增强从业者的获得感与归属感。(武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许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