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社动态 / 县市动态 / 正文

牟定县:建设“幸福里”社区打造就近就地就业牟定模式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1日作者:陈仙英浏览量:

牟定县采取四条措施,千方百计建设“幸福里”社区,打造就近就地就业牟定模式。

一是精心调研,“一盘棋”高位推动。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把“幸福里”社区建设工作写进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列入2024年10件惠民实事之一,由县人民政府督查室定期督查。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县级相关部门、七乡镇相关人员赴元谋县、永仁县学习“幸福里”社区建设先进经验,明确工作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深入全县七乡镇开展调研,详细了解乡镇重点企业、产业基地生产经营、务工收入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推进措施,以县城“零工市场”为核心,在共和镇、戌街乡各建“幸福里”社区1个。依托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县7乡镇和2个社区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现2023年转移就业8.7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76%,其中:省外转移就业2.13万人,月工资收入5000元—10000元。县外省内转移3.9万人,月工资收入3500元—5000元;乡外县内转移0.93万人,月工资收入3000元—4500元;乡镇内转移1.79万人,月工资收入2000元—3000元。

二是双向排查,“三台账三清单”建档管理。坚持网格化布局,构建以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为中心,7个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89个村(社区)农村劳动力信息站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的“1+7+N”就业服务网络。7乡镇社会保障和为民服务中心配齐7名就业服务专干,89个村(社区)配齐农村劳动力信息员,常态化开展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求职意向“双向调查、信息互换、跟踪服务”行动,建立11.47万人的农村劳动力总量台账、8.75万人的已转移农村劳动力台账、2.72万人的未转移农村劳动力台账、0.25万人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意愿清单、312人的就业困难人员清单、辖区内320户企业或产业基地用工信息清单“三台账、三清单”,及时掌握本辖区内劳动者就业动态、务工收入、就业需求等信息。

三是优化服务,“一站式”激活引擎。坚持“铁脚板”与“大数据”相结合,以“数字牟定”建设为契机,以“牟定工匠”公众号为依托,积极开发牟定县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小程序,着力打造“智慧人社”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县级集中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就业信息平台。积极推动零工市场(零工驿站)与“幸福里”务工社区有机衔接,盘活共和镇散花村委会原万丰小学闲置房产300多平方米,配套建设宿舍、食堂、洗浴室、卫生间、洗衣房、文体活动场所等设施,布局建设“工友之家”等生活保障区,建设辐射散花、万丰、新甸等片区20多家农业种植大户500名以上务工者的“幸福里”社区;依托戌街乡云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辐射30多家企业500名以上务工者的“幸福里”社区;在7个乡镇建设“牟定工匠零工驿站”,为各类就业群众及时提供职业介绍、用工指导、求职登记、培训登记等“一站式”服务,打造就地就近就业示范基地。

四是倾心引导,稳企拓岗有力有效。全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产业发展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实现3000名以上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深挖彝绣、“金融+肉牛”等富民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实现群众在“家中”就业创业,形成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群众就业增收良性循环,打造肉牛养殖专业村89个,带动全县539户养殖户户均增收1.2万元左右。7乡镇全覆盖建立彝绣车间、彝绣坊,挂牌成立全州首家商标品牌指导站,培育规上彝绣企业5家,发展壮大彝绣企业165户,培育带动绣娘8800名创业就业。持续实施“经营主体倍增行动”,以经营主体的数量增长带动市场就业的岗位增长。2023年全县新增经营主体2016户,总量达23090户,新增就业岗位超3000个。因地制宜培育“牟定彝绣”“牟定腐乳”“牟定工匠”(建筑、家政、保安)等劳务品牌,打造一支专职化、专业化、专门化的务工队伍,共带动全县就业2.1万人,务工收入4.88亿元。(牟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陈仙英)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网站地图】

系统运行维护: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电话:0878-3399821

网站信息发布: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传科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8-3369165

滇公安备53230102000449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08101678号-3  网站标识码:5323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