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高新区随着以新材料和绿色制造、生物医药为主,绿色食品、绿色化工、现代服务业为辅的“2主3辅”现代产业体系逐步成熟,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人力资源储备难以满足企业规模化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楚雄高新区主动作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支持的原则,实施落实一批、定制一批、培育一批的“三个一批”工作落实机制,力求解决企业用工难、劳动者就业难的“两难”问题,推动就业服务行动常态化,点亮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品牌。
落实一批“服务专员”,强化用工服务保障。落实用工服务专员制度,确定中心用工服务专员一名,每户企业用工需求联络专员一名,辖区社区(村)零工服务专员一名,对全区企业174家,建立《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台账,定期收集用工需求;每月开展一次常态化招聘需求调查,建立一个招聘需求对象实名库,持续跟踪园区用工企业的缺工情况,全面开展企业招工用工需求调查,主动收集重大项目建设岗位供需信息,及时掌握企业用工计划、招工进度以及缺工人数、缺工工种、工资待遇等情况,主动收集企业用工岗位供需信息,建立企业招工用工需求清单。通过高新区门户网站、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广泛宣传发布用工信息;开展“点对点”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和现场招聘、组织镇村干部当企业“招工红娘”,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今年以来已为园区部分重点企业解决用工450余人。依托万企进校园、人力资源市场、送岗位下乡等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3场次,累计108家企业在线上发布岗位1224个,帮助各类企业通过线上线下达成用工意向1803人次。
定制一批“礼包”,强化惠企政策落地。一是定制惠企政策“大礼包”,梳理中央、省、州、市(区)针对结构调整、疫情防控、援企稳岗、稳就业保就业等方面出台的社保“减、免、缓”、就业促进、人才培养、工资福利、劳动关系等优惠扶持政策,每年集中开展一轮“一对一”精准帮企服务活动,开展一次政校企、银政企、政企企等“面对面”交流活动,开展一场惠企送政策宣传活动,印制一批惠企政策宣传资料宣传活动,组织一批专业化涉企人员培训活动,每名人力资源服务专员为企业办一件实事活动。二是走进企业,由中心主要领导带领专班到云南华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天齐云南马大泡食品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现场办公,了解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和企业需求。三是请进机关,主动邀请8家重推项目企业、2家医药企业开展座谈,了解需求、听取意见。
培育一批“需求+供给”数据采集链,强化产业就业协同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扩大就业容量,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培育“需求+供给”数据采集链,推进产业就业协同。在实施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工程项目等时,提前评估就业带动量和岗位、技能需求等,归集形成全量企业用工需求数据库。基于数据库,跨层级、跨部门采集各类群体业务数据,形成全面覆盖的劳动力供给数据库。创新“‘公共+市场’用工服务链,实现供需精准对接。聚焦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建立‘企业发单、就业服务联盟派单、公共+市场服务机构接单’工作机制。”实施大数据精准推送、共享用工余缺调剂等专项服务,调度劳务经纪人、职业指导师两支队伍服务供需两端,并定期发布用工需求清单和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用活用好职业介绍补贴政策,激励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专业用工保障服务。打通“培训+就业”定向输送链,促进人岗技能匹配。突出就业导向,优化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专业设置,面向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质量,建设适应现代化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通过强化统筹调度、“学校+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三方联动,创新开展定向式、定岗式、订单式示范性项目制培训,根据重点产业需求加强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促进供需匹配对接。
下步,楚雄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将抓好机遇期,落细落实扶持举措,配齐备优配套服务,做好做强园区平台,全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现代化发展,为高新区推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美好园区样板,持续增添产业、人才、科技的新动力。(楚雄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钱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