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定县人社局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党委和政府加强人才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以“12345”人才扶贫工作法,就如何最大限度地管好盘活用好人才,聚集各方英才融入脱贫攻坚、服务脱贫攻坚、助力脱贫攻坚、决战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努力。充分激发了决胜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进一步筑牢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人才堡垒。
坚持一个原则抓责任。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树牢“第一资源”意识。贯彻“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理念,把做好人才工作作为“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和具体行动,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人才对武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推动人才工作思路和方式创新,把“党管人才”原则融入贯穿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流动、激励、保障、服务等全过程,真正把人才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努力抓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
突出两类群体抓重点。突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两类群体,加强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才3731人,与上年末相比净增6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5人、副高级职称1065人,中级职称1389人,初级职称115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20人,本科学历2267人,大专学历1124人,其他学历210人;全县共有高技能人才538人,其中,高级工473人,技师65人。
注重三个环节抓关键。注重“招聘、管理、使用”三个关键环节,进一步规范招聘工作,严格人员管理,大胆使用人才、激励人才发挥专业作用。2020年全县共招聘各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3人,招募三支一扶人员1人,其中,紧缺人才引进7人,公开招聘73人,应对新冠肺炎影响专项招聘91人,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安置2人,“三支一扶”人员转聘4人,定向大学生村官招聘13人,退役士官安置13人,进一步规范了紧缺人才引进、公开招聘政策;规范了人员考核、人员调配、人员培训工作,不断完善职称评聘工作,全面实行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当年新增晋升职称359人;建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库,有入库专业技术人才1243人;组建了武定县教师中级职称评审专家库和评审委员会,首次下放和开展县级中级职称评审工作;规范和创新了调动人员聘用管理和工资确定衔接机制,创新了事业单位受处分人员纪委、人社、组织部、财政局四方信息互联互通互动机制。
完善四项机制抓服务。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四项机制,落实楚雄州“人才工作服务提质年”各项措施。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引进专业性强、从业经验丰富的专技人才,进一步完善了公开招聘制度、人才储备制度;不断创新培养形式,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全方位开展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年内选派2名基层人才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和云南农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对口专业研修,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工程,全年共开展技能提升培训7529人;打破凭学历、论文、资历、荣誉等评价倾向,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业绩、能力、价值、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引导、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多元奖励机制。武定县人民医院、狮山镇何松亮获得全省“三区三州”及其他贫困地区事业单位脱贫攻坚集体和个人记大功奖励。
用活五个载体抓平台。用活用足“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彝乡名匠、学术技术带头人、突贡人员、科技兴乡贡献奖”五个平台。2020年,推荐申报3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最终武定插甸多福宽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云南省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李树红专家工作站;武定彝蜂种鸡场李国忠入选彝乡名匠;推荐1人参加评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推荐1人参加评选高技能人才,推荐3人参加州楚雄州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人被评选为楚雄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获得云南省科技兴乡贡献奖。(武定县人社局 刘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