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日益增大,其权益保障面临的痛点、难点,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大姚县立足群众需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作为当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际问题,努力实现企业利益与职工权益“双维护”、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双促进”,不断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强化政策支撑。年初下发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要求,结合社会保险“康乃馨”行动,切实解决“参保扩覆难”和“待遇保障难”等问题。
强化摸清底数。根据年初工作目标任务,在加强与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交运局、县邮政局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对接的基础上,深入企业和各有关单位实地了解,进一步开展调研摸底工作,努力做到企业数量清、所处区位清、推进工作清。
强化用工指导。强化对平台企业用工管理的分类指导,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共就业服务,实施电子劳动合同试点,目前大姚天瑞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和云南大姚祥华工业制造股份公司为电子劳动合同试点企业。畅通劳动争议维权渠道,妥善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等方面案件。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心关爱,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农民工慰问活动和工会困难职工帮扶范围,帮助解决其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
强化权益保障。从落实公平就业制度、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休息制度、保障劳动安全、健全协商协调机制、提升社会保险水平、强化职业伤害保障等七个方面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要求平台“算法取中”,明确新业态劳动者工资不低于用工所在地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强化新业态劳动者休息权,补齐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短板。
强化公共服务。优化就业创业指导,将新业态劳动者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适合新业态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新业态劳动者的关爱,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工作生活便利。
强化协作机制。企业主管部门推动平台企业、行业社会组织建设。建立新业态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预防化解劳动争议,加强对新业态领域劳动争议办案指导,加大监察力度,劳动监察与各职能部门实施联合执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实施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专项行动,与公安、交通、商务、市场监管、邮政等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配合开展监督检查、情况通报和警示约谈。加强与总工会、司法等部门的工作协同,积极尝试、大胆探索,新业态群体建会入会工作,截至目前,符合入会条件的货车司机有301人,涵盖2家主要单位;快递物流行业联合工会已覆盖32家县城区和乡镇企业,发展会员人数达150余人;家政服务公司2家,发展会员23人;有相对固定的护工护理员100人左右,分布在县城区6家养老机构和12个乡镇养老院,发展会员86人;商场、超市、购物中心5家,共覆盖会员230多人;网约送餐员覆盖2家企业,发展工会会员67人;保安员群体在300人左右,发展工会会员105人;出租车司机发展会员100余人。建立“菜鸟驿站”、“网络送餐员”、“司机服务”等综合服务阵地,开展就业帮扶、法律援助、典型选树等活动。(大姚县人社局 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