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在村头 增收有奔头
华珍彝绣工坊内,20余名绣娘正熟稔地穿针引线赶制绣花衣;云南彩云琵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包装车间内,50余名工人正对牛肉干进行分拣、称重、装袋……近日,走进禄丰市“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内,到处都是一片繁忙景象。“以前我在外地打工顾不了家里,现在既能接送孩子、照顾老人,每月又能有工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谈起“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彩云镇罗川村委会观音街二组村民赵业珍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以来,禄丰市紧盯群众务工难、家庭增收难和“一老一小”照顾难“三大难题”,立足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通过扩增量、延链条、新招引和中介回引等方式全力建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让更多群众有活干、有钱赚、顾好家。
车间建到村头。制定出台《禄丰市“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统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局等职能部门共同推动,通过“腾笼换鸟”一批、改造升级一批、新建扩容一批“三个一批”方式,因地制宜盘活园区、村集体等闲置厂房、车间、作坊33处,新建扩容和提升改造车间6个。同时,结合产业基础、人口分布、交通区位等优势,聚焦电子产品、手工制造和农特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采取动员本土企业家、致富能手、创业带头人创办加工类“小车间”“小工厂”“小作坊”等小微企业,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外出招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当地开展生产加工等方式“招小商”,新增产业项目8个,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4家,为群众新增就业岗位500余个。

岗位送到门口。依托零工市场、村(社区)就业服务站等平台,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发动村组干部、网格员通过挨家挨户走访排查,问劳力、问技能、问意愿,分类建立“一人一档”实名数据库和就业帮扶五色管理台账,定期跟踪回访、实现动态管理。同时,主动对接园区、工信等相关行业部门,摸清企业、车间生产经营状况和用工需求、薪资待遇等具体情况,精准匹配岗位,带动群众就业。依托“15分钟就业服务圈”、零工驿站等服务阵地,组建“康乃馨”服务小分队,深入开展人社政策法规宣传“五进”活动,“面对面”向群众介绍岗位信息,解读免费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相关政策,帮助群众算好务工增收账,调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积极性。
服务走进家中。及时梳理省州市各级出台的创业、就业、招商等政策,编印《禄丰市“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政策体系》1600余册,分类梳理形成就业补贴、扶持创业、职业技能培训等4个方面16条支持政策。聚焦禄丰绿色钛、钒钛、硅、智能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文旅康养等优势产业,建立“技能培训+岗位直通”机制,以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和致富带头人为重点,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学堂”“就业创业讲堂”等各类培训,以车间订单、劳务定岗、人社定向“三定”模式,新增加群众“家门口”就业658人次。组织开展“春风送岗”“家门口就业”专场招聘会等服务活动,积极运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创新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直播带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招聘和“菜单式”“一站式”就业服务,让更多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今年以来,全市共建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33个,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1769人,实现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禄丰市委组织部 朱晓珊 禄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鲁建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