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家种的红花全部卖完,比去年增收了2000多元,黄精和白芨也相继得到了增收,一方面是受价格提升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得力于南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中药材种植技能提升培训。以前,在种植管理和采收加工方面技术不够,产量不高,收入不理想,通过参加培训,解决了这些不足,技能得到了提升,收入得到了增加。”马街镇沙坦郎村委会的中药材种植农户李银付在跟踪管理回访情况时说。

近年来,南华县针对家里有“一老一小”不能外出务工群体大部分文化水平偏低、生产和劳动技能缺乏的实际情况,始终将群众的就业技能需求放在稳就业工作的首位,积极探索、主动作为,通过综合分析全县就近就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需求,整合各类培训资金,开展“家门口”技能培训,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学技能、增本领,为增收致富增添底气,全力提升群众的就业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优化培训服务。围绕企业用工及工种需求,瞄准劳动力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方向,及时摸清劳动力输出意愿、就业倾向、培训需求等基本信息,通过南华县零工市场推送就业政策、招聘信息,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务工宣传,做好劳务输出供需和本地用工需求对接,确保全县劳动力经过技能培训合格后应转尽转,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优化培训项目。深入市场调研,紧盯市场趋势、企业需求及个人诉求,瞄准劳动者就业创业和县域产业发展,把技能培训精准送到群众“家门口”,通过“群众点菜、人社上菜、机构送餐”的形式,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结合劳动力的培训意愿,以岗前培训、务工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内容开展引导性培训,确保全县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免费参加一次以上培训,着力培养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帮助劳动者提升就业能力,有效促进劳动力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实现企业发展和技能就业双赢。以中药材种植培训为例,南华县结合“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中医(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培训一批中医(民族医)药育种、种植、栽培管理、采收加工、品质鉴定等复合型技能人才,使中医药种植农户能够全面提升种植技能,相互交流,信息共享,中药材种植农户不断增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红花、重楼、天门冬、黄精更是提高了农户的种植兴趣,让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寻找到一条适合就地就近灵活就业、增加经济收入的路子。
做到应培尽培。紧缺需求工种优先培训的原则,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分类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优化就业服务与技能培训衔接。同时,根据用工企业实际需求开展农民工订单、定向、定岗培训,促进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把各种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把国家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使培训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近三年来,南华县共组织各种培训13436人次,培训实用技术20多个工种,其中民族刺绣及服装缝纫类培训4200人次;农业技术类培训2100人次;培训各类中药材种植能手3190人,培训中医药种植指导员198人;菌类食品加工及其他实用技术类培训3946人次。通过培训,使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提升了实用技能,转变了观念,在管理好自家田地的基础上,积极到毗邻乡镇、毗邻村社区种养殖农业合作社里做零工,每天能收入100元至120元,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和居家就业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参与培训了民族刺绣及缝纫技能的人员到彝绣加工工厂和服装加工车间找到能够增加劳动收入的岗位。
下步,南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继续贯彻落实“楚雄州技能培训六个专项行动”要求,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就业导向,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形式,加快培训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扩容提质增效。(南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涂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