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阳光洒在发窝乡大西邑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一行行整齐的滴灌田埂上,几十名附近的村民已经熟练地撒种、施肥、盖土、养护幼苗,个个干劲十足,忙得不亦乐乎。这是发窝乡引进优质强村企业到大西邑村打造“家门口务工车间”的热闹景象。
种植基地上多是附近村子30—55岁不能外出打工的村民,50岁的李大娘也是其中一员,“我从年前就干到现在了,在家门口上班,每天的工资又都是日结,既可以照顾家里,又可以赚钱贴补家用,减轻了全家不少生活负担。”

近年来,发窝乡大西邑村坚持“生态循环、绿色发展”原则,以良种引领、种养循环、基地带动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推行公司集中、大户规模、农户分散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打造“家门口务工车间”,有效破解农村劳动力“走不出去”的就业困境,为村民群众带来了“薪机会”。

2024年下半年,大西邑村引进优质强村企业发展中药材种植,流转土地种植当归、党参等中药材700亩以上,创造收益8.64万元。同时,在田间地头建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吸纳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务工3000余人次,工人日均收入可达80—100元,创造工资性收入3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就业为支点,高效整合资源、精准匹配群众需求,建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吸引更多农村外出务工返乡回流人员的就近就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发窝乡副乡长莫开国表示。(武定县发窝乡 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