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姚县持续加大对新业态企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指导和关爱,深入新业态企业常态化开展“点对点”用工法律体检服务,通过机制建设和务实举措强化劳动争议诉源治理,促进大姚县建成创业者与就业者共同的幸福地。
近日,大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发改、交运、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召开会议,对美团、饿了么、滴滴、彝州出行、滇约出行、云滴出行、顺丰等30家县辖区内重点新业态企业开展联合行政指导,有效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
会上详细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对新就业形态用工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对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几类新就业形态用工法律关系进行分析。组织县社保中心、县劳动人事关系争议仲裁院、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监察股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股室对企业开展法律、政策咨询,围绕与平台用工权益维护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详细呈现了合法用工的核心内容。介绍社会保险参保、技能培训和社保补贴等各项政策,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惠企稳企政策。开展你问我答的互动环节,充分听取企业意见、为企业答疑解惑,向企业赠送新业态用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文件“礼包”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权益维护服务指南》“三指引一指南”,真正让新就业形态企业感受到政策红利。
要求新就业形态企业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我省《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切实履行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努力改善劳动条件,主动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逐步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
整合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的力量,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覆盖,组建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广泛开展爱心帮扶、贫困助学、心理疏导等服务;积极推进建立行业协会,协商制定企业保障劳动权益的行业规范和劳动者职业规范;建立劳动者申诉和调解机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切实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得到维护和保障。
今后,大姚县将继续在新业态劳动用工领域提供政策法规方面的指引,助力企业规范用工,实现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优化全县营商环境,助力新业态企业高质量发展,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大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罗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