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大庄镇始终把稳就业促就业作为第一要务,以“五个一批”即技能培训一批、就近就业一批、转移就业一批、兜底帮扶一批、扶持发展一批抓实就业工作,努力增加群众初次分配收入,提高工资性收入,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搭平台强保障,抓服务优化“助”就业。以“党建+就业”,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一是清底数。发挥镇联系村工作组、社保服务先锋队作用,摸清底数,形成劳动力信息台账,分为全劳动力、半劳动力、弱劳动力3种类型,并形成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台账。二是拓渠道。坚持“岗位挖掘和需求摸排”双向发力,摸排用工需求和岗位要求,个性化开展人岗匹配服务。2024年,向群众推送用工需求4300余条。三是提服务。双向服务用工主体和劳动者,向企业宣传稳岗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向群众宣传创业担保贷款、小额信贷、外出务工补贴等。形成企业、个体、在建工程等用工规模信息台账,上门服务100余次。
发展本地产业,抓群众就近“能”就业。一是大力发展本地产业。大庄镇立足自身实际,依托便利交通和优越地理环境,发展“鲜切花、早青蚕豆、大庄香米、鲜食水果、稻花鱼、畜牧养殖”6大农特产,以产业带动就业。引培农业龙头企业6个,近5万亩光伏产业有序推进,千亩花卉、万亩良田、万亩果蔬勾勒秀美乡村,群众不仅有自己的产业,还能“足不出镇”实现“家门口”就业。比如,大庄镇三岔河村整村养蚕实现户均收入5.4万元。二是鼓励群众发展产业。动员有意愿、有条件的群众申报创业担保贷款和小额信贷相关政策发展产业。2024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户、375万元,发放小额信贷168人、840万元,用于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群众镇内就业4000人左右、月平均工资约2800元,其中花卉种植基地吸纳就业约300人、月平均工资至少3000元。
开展转移行动,抓群众外出“优”就业。一是推介优质岗位。依托沪滇劳务协作,抓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群众向省内外高薪行业、高薪岗位转移。2024年,大庄镇省外劳动力转移约2500人、月平均工资约5000元,其中脱贫人口797人;县外省内转移约4000人、月平均工资约4000元;镇外县内就业约2000人、月平均工资约3000元。二是提高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鼓励群众“组团式”外出。比如,经沪滇劳务对接,在福建九牧集团务工的1名群众,觉得岗位、工资待遇不错积极推荐,以其带头陆续有30余人前往务工。三是动员脱贫劳动力申报外出务工补贴。向外出务工人员宣传务工补贴政策,动员申领。2024年,跨省一次性交通补贴申报372人、省内跨州一次性交通补助申报147人、省内一次性生活补助申报166人,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44.55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10.68万元。
强化技能培训,抓能力提升“好”就业。以培训增动能,发挥培训促技能提升促就业作用,积极优化“培训+就业”服务。一是摸排需求精心设置培训内容。立足市场需要、群众需求、产业发展,组织开展花卉、养老护理、种植养殖等培训19个班次、777人。二是架桥连接学员和岗位。积极对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人力资源公司,搜罗各方岗位,向学员介绍就业前景和有关岗位,推荐学员向对应岗位务工。
兜牢就业底线,抓重点群体“保”就业。聚焦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脱贫劳动力等群体就业。一是针对性宣传岗位。以村(社区)后备干部培育为契机,摸清本地毕业未就业大学生、能人等,完善乡村人才库,回引18名人才在村(社区)及镇内工作。2024年,脱贫劳动力就业4190人,除部分弱劳力、半劳力外基本实现就业。二是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对无法正常就业的脱贫劳动力,结合群众意愿和村委会需求,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24年,开发保洁、护林等乡村公益性岗位382个,每月每人800元补贴。
强化政策宣传,抓权益保障“稳”就业。一是督促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指导辖区内各用工主体履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劳动者权益。二是加强劳动法规宣传。加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监察执法,广泛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劳动相关法规。督促在建项目落实“六制一金一表”制度,做好日常巡查,畅通维权投诉渠道,抓实隐患摸排化解和欠薪线索查处。(双柏县大庄镇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