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鹿城镇栗子园社区是支持国家大(二)型水库—青山嘴水库建设,由2个乡镇(东瓜镇、吕合镇)4个村委会34个小组的1675户6679名村民,于2009年6月从18公里之外整体搬迁安置的移民社区,居住着汉、彝、回、白等16个民族,是楚雄市移民规模最大、安置人口最多的多民族聚集安置小区。为实现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的目标,楚雄市委、市政府找准“就业”破题良方,通过15年持之以恒的就业帮扶,探索出“1+1+5”“党建+就业”联动模式,走出了一条移民安置小区“由乱到治、由治到兴”的蝶变之路。2022年,栗子园社区荣获“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称号。
建强一个基层战斗堡垒,为促进居民就业提供组织保障。搬迁之初,社区党组织力不强、联系服务群众不紧密等问题迫在眉睫。为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楚雄市实施“一把手”工程,下派正科级干部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突出政治标准配齐班子,确保方向“不跑偏”;深化党建联建机制,以“党建+就业”为落脚点,创新建立“机关+社区”结对共建共享机制,发挥主管部门政治责任,持续推动人社机关干部力量、服务资源“双下沉”,跑出社区发展“加速度”;搭建“机关+社区”联学联建平台,不断找准双方党建、业务协同共建的切入点,通过建立联学联建机制,常态化开设“思想政治课”“生活习惯培养课”,并通过“三会一课”、户长专题培训等,为社区居民全面宣传搬迁安置、就业创业等政策,让群众从“等、靠、要”的状态引领转变为“不等不靠、自强自立”的思想共识;构建“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将党支部建在片区,党小组建在居民小组,由党小组长兼任居民小组长、网格员,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健全了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机制,为促进居民就业提供了组织保障。
构建一个综合服务体系,为开展就业服务提供战略支撑。综合社区居民文化程度不高、职业技能缺乏、就业能力不强、自身动力不足等因素,社区在“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建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创新构建了“社区+片区+居民小组+楼幢+单元”的“五位一体”就业综合服务体系。一是依托“社社合作”,由楚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公益性岗位方式为社区配备就业政策宣传员,负责辖区内劳动力资源摸排、岗位信息采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失业登记等就业工作;二是按就近就便的原则将小区划分为5个片区19个居民小组(一级网格),把每个居民小组按楼栋、单元划分为二级网格和三级网格,形成了“社区+片区+居民小组+楼幢+单元”的“五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为开展就业服务提供战略支撑。
落实五项就业帮扶措施,助力居民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一是“六张清单”破解就业服务大难题。社区依托“五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对居民开展全方位走访摸排,通过走访摸排对社区居民的家庭情况、就业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形成人口底数、劳动力情况、就业情况、就业意向、培训需求、创业情况“六张清单”,并以“六张清单”为依据,分门别类确定相应的服务层级,根据不同层级分类施策,实施精准就业帮扶。二是“五星服务”打造就业服务新态势。依据“六张清单”,综合考虑居民家庭情况、就业意愿、就业能力、就业条件等因素,以家庭为单位,将社区居民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5个等级,对应星级进行每年、每半年、每季度、每月、每周一次走访,做到社区每年至少走访一次居民。根据不同星级服务对象的特点,从就业观念指导、职业技能提升、就业岗位推荐等方面对服务对象实施不同分量的就业服务,解决影响就业的关键问题。针对一星、二星易帮扶家庭,社区通过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创业帮扶、技能培训等方式联合施策开展就业帮扶;针对三星、四星较困难帮扶对象,在开展市场化就业服务的同时,通过承揽活计解决、社区服务岗位使用安置等方式促进就业;针对“五星”难帮扶对象,社区采取“结对帮扶”措施,开展“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精准帮扶,并通过社区手工合作社带动、公益性岗位兜底等方式促进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前,社区共有五星服务家庭19户,四星服务家庭49户,三星服务家庭84户,二星服务家庭185户,其余为一星服务家庭。三是“一体闭环”强化就业服务提效能。综合社区居民择业能力不强、职业技能缺乏、创业能力不足、自身动力不足等因素,社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打造就业、培训、创业一体化闭环服务圈。打造一体化就业闭环服务圈:因人施策加大就业帮扶力度,通过开展就业指导、岗位推介、政策保障、动态监测等就业服务,保障居民实现市场化就业。打造一体化培训闭环服务圈: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精准摸底、按需培训、推荐就业为抓手,采用“企业下单定制、劳动者应约参训”模式,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彝族刺绣、民族药膳、农产品加工、物业管理等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真正做到了应培尽培、愿培尽培,着力实施精准培训,不断提升居民就业竞争力。打造一体化创业闭环服务圈:整合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新服务”的工作模式,利用社区资源,鼓励社区党员、居民积极参与创业。四是“聚焦供需”整合资源拓宽就业路。社区在聚焦供求端就业需求的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方式,深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市场主体,开发就业岗位并建立岗位信息库。整合部门资源,将“就业服务站”升级打造成标准化的零工市场,零工市场依托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畅通用工信息发布渠道,发挥五级就业服务队伍力量,精准为社区居民推送就业岗位,形成“居民求职—企业招聘—平台服务—供需对接—后续保障”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机制,实现社区1958户家庭就业服务全覆盖。五是“一社N坊”,延伸就业服务链条。为解决中老年人的就业问题,栗子园社区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成立移民民间工艺专业合作社,通过探索“合作社+企业+工坊”工作模式,与市内企业合作,建立了扫把捆扎、核桃剥壳、中药材分拣、野生菌分拣、蔬菜分拣、茯苓削皮、彝族刺绣等工坊,构建了“一社N坊”的工作格局延伸了就业服务链条,带动栗子园社区及周边社区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解决了“一老一小”问题,树立了以就地就近就业为核心的“幸福里”社区新标杆。
通过“1+1+5”“党建+就业”联动模式的构建,社区走出了一条以“技能提升促进一批、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市场化吸纳促进一批、承揽活计解决一批、产业扶持带动一批”为代表的“九个一批”就业创业新路子。通过15年的久久为功,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实现了就业数据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求职招聘从“找工作”向“工作找”转变,就业政策从“被动等”向“主动送”转变,就业帮扶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就业治理从“数着划”向“数字化”转变,就业岗位从“传统带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目前,社区适龄劳动力4447人中有4270人实现稳定就业,有劳动能力的居民100%实现就业,社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264元增加到53400元,比全国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高3个百分点,以就业“小支点”撬动群众“大致富”格局,让更多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如今,社区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栗子园社区已成为居民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楚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邹菊 袁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