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姚安县着力在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培训提升就业、服务方便就业、政策稳定就业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服务保障组织化水平,助农促增收,全县稳就业、保就业、促增收工作稳中有进。
培载体,壮大产业促就业增收。姚安县坚持把助企纾困政策和就业帮扶政策有机结合,支持企业增加就业岗位供给,助力市场主体稳岗拓岗,实施了万人创业“培训+颁证+金融扶持”助推市场主体培育专项行动,持续改善全县就业创业环境。认真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成功打造省级“姚安县现代花卉产业创业示范园。”同时,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援企稳岗、就业帮扶、创业扶持等政策措施,积极落实好就业创业补助、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就业帮扶基地奖补等政策兑现,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存量,增加群众收入。2023年以来,全县发放创业贷款119户1807万元,帮助122名创业人员成功创业,带动400余人实现就业。发展花卉面积1.98万亩,培育经营主体52个,带动就地就近就业6200余人。落实肉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全县肉牛存栏突破21万头,带动就地就近就业4800余人。
强培训,提升技能促就业增收。坚持技能培训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劳动者就业需求的原则,不断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精准培训机制,持续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聚焦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人口,统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围绕花卉种植、花卉包装、肉牛饲养、蔬菜种植、文旅产业发展等县域产业发展需要,广泛组织实施定岗、订单、定向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者创业能力。姚安花卉工”、“肉牛饲养员”等劳务品牌实现了规范化培育、技能化开发,2023年,全县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2.3万人次,组织各类创业培训、技能培训33期1833人,发放脱贫劳动力培训补贴1525人160余万元。
树品牌,示范带动促就业增收。将培育劳务品牌作为稳定和扩大就近就地就业的重要手段,围绕花卉、肉牛产业发展,不断强化“姚安花卉工”“肉牛饲养员”等劳务品牌培育打造,健全劳务品牌培育机制,加强政策供给,为劳务品牌、工匠精神厚植土壤,实现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持续做强做大劳务品牌。不断健全完善劳动力数据库,建立群众信息化申请、镇村组干部网格化排查、人社部门常态化监测“三线联动排查”就业帮扶机制,确保实现劳动力基础数据、群众就业情况、就业需求,底数清、情况明。为劳动力充分就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不断强化县内企业用工指导,定期调度、实时调剂。在线下,深入全县花卉、肉牛、工贸、养殖、餐饮等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在线上,为企业开辟用工信息发布绿色通道,为企业用工提供一对一服务,解决企业用工难题,有效扩大劳务品牌就业规模和产业容量。2023年,“姚安花卉工”“肉牛饲养员”产业从业人员2万余人,务工人员年均收入达到4万余元。“姚安花卉工”被授予省级劳务品牌。
强服务,拓宽渠道促就业增收。持续加强“幸福里社区”“县级人力资源就业服务中心”“乡镇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站”建设,积极打造就业服务圈、“幸福里驿站”,为劳动力就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助推劳动力高质量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将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作为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技能、送服务、送岗位活动,帮助弱势群体就业,通过城镇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全部实现“零就业家庭”人员再就业,统筹开发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建立促进农村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的长效机制。
2023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65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40人,城镇失业率为3.0%,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4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45万人,乡村公益性岗位落实脱贫劳动力、“三类人员”就业851人,兑付岗位补贴800余万元。兑付脱贫劳动力跨省务工交通费补贴3013人304.35万元。(姚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