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发展大局。牟定县把“小修小补”作为惠民生、稳就业的重大举措来抓,切实保障好特殊群体基本民生。
近年来,牟定县十分注重“小修小补”特殊行业发展,千方百计满足市民的“微需求”,填补了城市空缺,让人间烟火气回归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力促特殊群体就业增收,传递着暖暖的民生,确保社会稳定。

走进牟定县福利来农贸市场大门外两旁,土黄色的长廊最为抢眼,长廊下面有16个摊位,补鞋、配钥匙、修门锁、安拉链、修车、补轮胎、加气、修雨伞、修皮带应有尽有,摊主们会热心地为络绎不绝的市民提供“针线头”上的“微需求”服务。
“我从事修鞋子、安装拉链30多年了,解决了我家就业和收入问题。7年前在原百货大楼周围摆摊点,风吹日晒雨淋,胶轮车搬来搬去很麻烦。现在,政府无偿提供给我们固定摊位经营,设计很好,前面开放式的摊位,后面柜子里摆放物品,还在租金、税费上给予减免,每天都有收入,贴补家用,我们安心经营,感谢党和政府!” 共和镇老东门69岁王树芬肺腑之言。

“今天早上来农贸市场买菜,就把我的几样东西拿来修,不一会儿,拉链安好了,钥匙配好了,鞋子补好了,他们给我们提供的便利服务,很实惠,我非常满意。”12月11日,县农技中心退休老师毛国强说。
2017年,牟定县老县城成建制提升改造,把“小修小补”作为惠民生、稳就业的重大举措来抓,在茅州古镇前较好地段南屏街农贸市场前,划行规市,有序规范“小修小补”一条街。政府为特殊群体提供经营空间,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提供精细便民服务。政府为“小修小补”营造出一片良好的“栖息空间”,使其融入城市生活的肌理之中,街道也变得更美观。特殊群体把摊位作为“安家之所”,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居民不必再大费周章、四处寻找服务,让安居的“烟火气”成色更足。

在牟定县城南大街、白塔路、老东街、背街小巷“边角地”及各乡镇,“小修小补”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城乡,回归街头巷尾、回归百姓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小修小补”从事140余户,带动就业200余人。
“小修小补”促进了有着一定技能的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实现特殊群体有营生、有生计、有生存、有依靠,为城乡居民提供更便利的“微需求”“微服务”。看似不起眼的“小修小补”,却承载着城乡百姓的生活,守护着城乡集镇的烟火气,实现就业“大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牟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李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