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社动态 / 最新动态 / 正文

楚雄州十条就业扶贫措施助推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8日作者:毕鸿文 朱学顺浏览量: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促进增收脱贫最直接、最有效、最稳定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为强化措施,精准发力,进一步发挥就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助推作用,全面决战整州脱贫目标,人社部门以高质量就业助推高质量脱贫为己任,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就业扶贫10条措施。

一、提高认识抓责任担当。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州委深入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聚焦深度贫困武定县和未脱贫人口,坚持“严、准、实”的工作标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加收入。

二、聚焦重点抓深度脱贫。必须力量聚焦、政策聚焦、投入聚焦,抓重点、破难题、见实效。一是聚焦武定县全力攻坚。要实现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4.5万人,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1.06万人,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0.29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86万人,其中新增转移贫困劳动力0.4万人。二是瞄准未脱贫人口合力攻坚。要掌握实情、投入真情,做到一户一策、重点帮扶。2019年要实现未脱贫家庭农村劳动力至少参加一次以上培训,有就业意愿的要组织动员外出转移就业。三是稳定就业持续攻坚。为防止无业可就出现返贫,要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责任不卸,深入持续开展就业政策宣传、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创业等就业服务,巩固和深化就业扶贫成效,不断提高就业扶贫质量。

三、精准数据抓基础工作。组建县、乡、村、组“四级”劳务数据动态采集信息员队伍,定期收集、适时更新信息数据库,做到基本情况实、人员状况清、用工信息准。

四、因人施教抓技能培训。进一步整合资源和力量,实现培训标准、培训模式、培训补贴、培训证书“四统一”,形成由人社部门牵头,农业、扶贫、商务、科技部门及工、青、妇、残联等群团组织共同参与培训的工作机制,确保2019年全州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30万人,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3.6万人,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万人。要结合用工企业岗位需求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推动就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和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精准对接,大力开展“菜单式”培训,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思想教育,做到人技相吻合、人岗相适应。对没有外出就业的劳动力,重点开展引导性培训;对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重点开展适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同时既抓培训技能又抓思想教育,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消除“等靠要”思想,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有序组织抓转移就业。要提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就业稳定性,确保2019年全州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其中新增转移贫困劳动力1.5万人。一是立足本地促转移,让无法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二是政策引导促转移,建立一批“扶贫车间”“扶贫班组”“就业驿站”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019年力争每个贫困乡镇至少建成1个扶贫车间。三是精准帮扶促转移,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农村贫困大龄、残疾家庭和重病患者家庭的劳动力,开发一批扶贫工作信息员、乡村道路养护、农村保洁、森林管护、治安巡逻、河长制巡河员等乡村公共服务岗位,按照每人每月500元标准发放岗位补贴,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可实行公益性岗位就业,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四是瞄准区域促转移,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劳务协作对接,积极稳定地拓展和提升国内外劳务输出。五是示范带动促转移,发挥禄丰土官返乡农民工省级创业园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支持贫困劳动力创业和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

六、帮扶到位抓政策落实。用足用活用好就业扶贫政策,确保各项就业措施落地见效。一是对组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村委会和农村劳务经纪人,可按照省外转移每人300元、县外转移每人200元的标准向县市人社部门申请就业补贴。对省外转移稳定就业三个月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给予不超过1000元的交通补助。二是对招收贫困劳动力并协商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务公司,可按照吸纳贫困劳动力人数和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不超过3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补贴。三是对企业新招用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并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在一年内由专业机构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合格证书的,分别给予不超过800元、600元、4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到企业就业,依法参加失业保险累计缴费满12个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初级、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能力等级证书的,分别给予1000元—2600元的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四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每人每年可参加2次技能培训,享受2次技能培训补贴,补贴标准可在省级确定的基数上再上浮30%。五是对就读技工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每人每年给予3000元的生活补贴。六是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给予个人15万元、小微企业300万元、合伙创业最高7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入驻各类创业园区的,免费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办公设备,免费提供政策咨询、金融代办、人事代理等服务。七是对“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给予奖补,每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奖补资金,奖补资金最高不超过5万元,其中,使用沪滇劳务协作资金的最高不超过20万元。八是继续加大就业补助资金对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2019年对贫困县就业补助资金按10%增量递增,其中深度贫困县武定县就业补助资金增量不低于100万元。九是对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劳务输出基地或劳务输出工作站,每输出1人且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按规定给予经费支持。

七、提升服务抓稳定就业。从强化、优化服务入手,建立完善就业服务管理机制,以精准服务促就业水平提升。一是发挥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的作用,强化就业维权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强化务工人员后方服务。三是定期组织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场供需见面会,强化现场招聘服务。四是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有线电视彝州人社之窗等各类网络信息平台,构建“三屏合一”网络服务平台,依托政府公共大数据中心建设和一部手机办事通平台,强化信息平台服务。。

八、紧密对接抓沪滇合作。一是充分利用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引进东部地区企业到贫困县建设产业园区,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二是充分利用资金支持,按照双方商定的政策执行标准和口径,用好用足沪滇劳务协作政策,帮扶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三是充分利用人才聚集优势,巩固上海市嘉定区用工企业与楚雄技师学院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劳务协作等方面进行合作。

九、营造氛围抓宣传发动。一是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想要外出、我要外出、争先外出”的良好氛围。二是讲好就业故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三是注重宣传策划,提高规模性输出转移就业的带动效应。

十、加强领导抓组织保障。一是加强领导抓领导。要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制,把就业扶贫工作与州、县级领导挂钩联系扶贫责任结合起来,与州、县部门挂包联系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与乡镇、村干部和驻村队员工作职责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明确目标抓目标。切实把就业扶贫工作纳入州委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的重要内容,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到实处,扎实推进全州就业扶贫工作,确保2019年整州脱贫攻坚目标实现。三是落实责任抓责任。按照“对标一流、争先进位”的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逐级分解、责任到人,做到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层层狠抓落实,调动各级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就业扶贫目标任务完成。(楚雄州人社局 毕鸿文 朱学顺)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网站地图】

系统运行维护: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电话:0878-3399821

网站信息发布: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传科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8-3369165

滇公安备53230102000449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08101678号-3  网站标识码:5323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