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都是在外务工,每年辛苦不说,离家还远,那时我的孩子是留守儿童,由家里老人带着。现在,发展越来越好,我和我老公都在柏子村花卉产业园务工,我在车间包花,我老公拉花,每人平均工资每月至少3500元,多劳多得,就在“家门口”务工,每天和鲜花打交道,心情很舒畅。而今,孩子已成家立业,老人也去世了,不用我们操心,我们务工、吃住都在花卉基地,我感觉过得很幸福。”家住大庄镇麻栗树村56岁的宋云珠笑容满面地说到,她说本村还有另外认识的5人在花卉产业园务工。

近年来,大庄镇坚持盘活各类资源、资产等要素,以产业为要、项目为王、民生为本,围绕县委“四大重点”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花卉、绿色光伏等产业。采取“党委牵头、政府主导、沪滇联手、农户参与、金融支持”举措,2023年引进双柏县植盛农业有限公司打造鲜切花种植基地,项目一期总投资2.7亿元,项目用地1085.73亩,自2024年9月建成运营。项目二期计划投资8794万元、占地210亩,用于打造花卉无土栽培大棚、采摘体验等业态,将于2025年6月开工建设。

“我2023年毕业于楚雄医专护理学专业,毕业后在外务工,2024年年底看见家乡的招工信息,务工环境、待遇还可以,而且离家近,就来到花卉产业园务工,在车间包装鲜花,现已工作半年多,工资每月至少4000元,每天工作约9小时,有加班工资、多劳多得,我觉得还不错。”家住小湾子23岁的胡桂芸说到,她五六分钟就可以回到家,方便照顾家里老人。
目前花卉产业园用工人数320人,其中约200人是花卉种植采摘工,120人在车间包花、拉花、分花、组花。在花卉基地,85%以上的务工人员是县内村民,近一半是大庄镇内村民,切实让广大群众感受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真正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大庄镇围绕就业基地做好用工服务,主动对接企业岗位需求清单、技能短板清单、培训意向清单,用工服务和政策宣传30余次,解决企业用工、保险缴纳、用水、花卉种植培训等问题5个,坚持“服务至上”,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我今年30岁,以前在昆明企业务工,现在花卉产业园工作1年多,负责花卉种植的洒水和施肥工作,与我大学所学园艺技术专业高度契合,符合我的兴趣爱好和长远发展。每天上班9小时左右,工资每月至少5000元,我家里有老人和2个就读幼儿园的小孩,就业、顾家两不误,对我来说这个工作很好。”来自大庄镇尹代箐村委会的杨中前说道,他是花卉产业园的一名管理人员,也是一名带教师傅。杨中前以前是“离乡人”,现在是“归巢人”,从“春城打工族”到“花乡带教师傅”,是大庄镇花卉产业园与乡土人才的“双向奔赴”,折射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关系的新变化,花卉产业园提供的职业平台打破了农村人才单向流出的困境,为乡村内生性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花卉产业园根据务工人员工作时间分为长期固定组和短期灵活组,便于企业管理和群众务工,群众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用工形式。工资有计件、按天、按月等多种形式激发务工人员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多技能多得。花卉种植工将种植区域按面积责任到个人,负责区域内花卉的看护,包揽的面积越大工资越高;在车间包装花卉、组花、分花的务工人员,产出越高工资越高。花卉产业园人事经理罗剑彪说:“我们正在探索更加丰富的工资激励模式,争取让更多的群众来花卉产业园务工、喜欢在这里务工。”。柏子村花卉产业园还建设职工生活休闲区,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含住宿、食堂、超市、台球和篮球等场所。花卉产业园为务工人员免费提供吃住,为夫妻工提供独立住房,休闲时刻可以运动健身。
花卉产业园负责人介绍,自2024年9月上花后,至2024年底采花313万枝、销售额约600万元。2025年以来,截至目前采摘花卉904万枝、销售额约1000万元。现在,种植着艾莎、辉煌、奶油杯、浪漫沙滩等27个品种,部分花卉销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联酋、迪拜等国家,部分花卉在斗南花卉市场拍卖。据统计,柏子村花卉产业园所出花卉因其高品质,拍卖价远高于云南地区市场均价。最近,即使在五六月的淡季,其花卉拍卖价每枝1.4元远高于每枝0.4元的市场均价,属花卉市场中的佼佼者。
“家门口”就业,不仅让群众增收致富,而且获得感、幸福感更强,促进家庭结构优化,降低留守儿童率,提升社区活力,极大助推乡村发展。大庄镇将继续坚持把群众就业放在首位,大抓产业、大抓就业,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通过产业发展串连起共同富裕的幸福纽带,让“有产业有就业”遍地开花,不断叙说“我家“工位”就在稻田边”这个最动人优美的故事。(大庄镇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