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水平十条措施的通知
各县市委社会工作部、网信办,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总工会、邮政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决策部署和省、州党委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水平,现提出以下工作措施,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加强就业服务保障。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全州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范围,提供线上线下招聘服务,设立新就业形态岗位信息发布专区。指导各县市与头部平台企业在楚分支机构建立招聘协作机制,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质量就业。延续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支持平台企业及平台合作企业(以下简称平台企业)创造新岗位,带动和扩大就业。积极探索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新模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竞赛活动,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政策支持范围,增强其职业荣誉感。
二、规范平台企业用工行为。开展行政指导,推广应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试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引导平台企业规范用工,自觉履行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主体责任,推动平台企业签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业自律公约或倡议书。在新业态领域推广使用电子劳动合同,免费为平台企业和劳动者提供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服务。
三、引导合理确定劳动报酬。指导平台企业制定公平合理的工作考核制度,不得随意克扣、拖欠劳动者报酬。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企业应支付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劳动者在恶劣天气、夜间等情形下工作的,企业应适当给予补贴。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企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劳动报酬标准的合理报酬。企业支付劳动报酬时,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其本人的劳动报酬清单。
四、保障休息休假权利。平台企业应当制订完善休息休假制度,科学确定劳动者工作量和劳动强度,确保劳动者获得必要休息时间。平台企业应当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或其它方式设置强制休息规则,劳动者达到连续最长接单时间或者每日最长工作时间的,应当及时发出休息提示并停止推送订单一定时间。符合实行特殊工时制度条件的平台企业,在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并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后,经审批可实行特殊工时制度。
五、提升社会保险参保率。平台企业与劳动者建立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的,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使用劳务派遣员工的,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落实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政策,对不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完善职业伤害保障,经邮政管理部门许可或备案,用工灵活、流动性大的基层快递网点可优先办理参加工伤保险。积极跟进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的政策措施。
六、推进劳动保障权益集体协商。加强新就业形态行业工会与行业协会组织建设,鼓励行业工会与行业协会、平台企业分支机构或企业代表就行业计件单价、订单分配、抽成比例、劳动定额、报酬支付办法、进入退出平台规则、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奖惩制度等开展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督促平台企业在制定修订平台进入退出、订单分配、计件单价、抽成比例、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时,应充分听取企业工会或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建议,将结果公示并告知劳动者。平台企业确定、调整劳动定额,要保证本单位同岗位大部分以上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从快递行业入手,探索开展劳动报酬集体协商行动。
七、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归属感。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站)、云岭先锋新家园、职工之家、工会驿站、司机之家、快递员之家、乡镇(街道)社工站、银行网点等,建设广覆盖、多层次、实用化的新就业群体服务矩阵。持续开展“骑手友好社区”建设工作,力争建设进度达40%以上。向新加入工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暖“新”礼包,吸纳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定期走访慰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疗休养活动和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实施“三培养”工程,把党员培养成业务主管、车队队长、骑手队长等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骨干培养成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新就业群体先进典型选树活动,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
八、畅通劳动保障权益维护渠道。依法受理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持续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建设,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一站式劳动纠纷解决服务。推进“互联网+调解”,依托人社部门、人民法院等在线调解平台推动调解网上办、掌上办,努力实现当事人“零跑腿”。依托职工之家、工会驿站等,宣传普及劳动法律法规和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政策,公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举报投诉渠道。
九、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大日常巡视检查力度,督促平台企业依法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基本权益。及时受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举报投诉,对拖欠劳动报酬、违法超时加班等突出问题依法严肃处理,对于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及时向社会公布,实施联合惩戒。开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为平台企业及其协议用工企业提供劳务用工“法治体检”,指导帮助企业依法合规用工。
十、强化平台企业协同治理。发挥好州、县市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联席会议制度机制作用,强化部门协同、工作联动,健全联合激励惩戒机制,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建立平台企业用工情况报告制度,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督促平台企业每年12月底前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书面报告当年用工数量(含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劳动者)、用工形式、劳动合同或书面协议签订、支付劳动报酬、参加社会保险、落实休息休假等相关情况。
各县市在落实过程中若有问题,请及时向州级有关部门反映。联系人及电话:
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陶云0878-3369819
州委社会工作部:樊严冰0878-3990337
州委网信办:尹育才0878-3389003
楚雄州交通运输局:徐斌0878-3246215
楚雄州商务局:邓文兴0878-3118127
楚雄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李继承0878-3129123
楚雄州总工会:张自仰0878-6011716
楚雄州邮政管理局:余超0878-3026788
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共楚雄州委社会工作部
中共楚雄州委网信办 楚雄州交通运输局
楚雄州商务局 楚雄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楚雄州总工会 楚雄州邮政管理局
2025年7月30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