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社动态 / 县市动态 / 正文

五措并举构建平台 托起群众“家门口就业梦”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1日作者:张曼娇 朱雄浏览量:

——禄丰市绿色装备制造产业“幸福里”社区服务侧记

近年来,禄丰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培育了以绿色硅、绿色钛、绿色钒钛、绿色装备制造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以云南锦润数控等链主企业为龙头的绿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共集聚52家上下游企业,形成高端数控装备、智能机械制造产业集群。2024年产业链产值突破1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5%。但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企业普遍面临招工难、留才难、创新弱等堵点痛点。为破解痛点,2024年以来,禄丰市立足“产业留人、服务留心”理念,以“用工服务、人才培养、代办服务、技术支撑、生活保障”五措并举构建“幸福里”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化、精准化为绿色装备制造产业链上企业提供了优质就业服务保障,走出了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540962

用工服务精准化:从“招得来”到“留得住”全链条赋能。打破“企业单干”传统模式,通过“政府搭台、机构联动、数字匹配”,构建“需求—供给—管理”闭环。以禄丰市宙力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为运营主体的第三方构建了人才动态数据库,当园区企业提出用工需求时,平台借助园区社群、线上招聘、禄丰市零工市场等多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同时与人才数据库精准匹配,实现了企业用工的快速补充。针对制造业存在“淡季人力闲置、旺季用工短缺”问题,推行以生产订单为导向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灵活用工模式,创新“企业定单+人力资源公司派单+务工人员接单”模式,实现管理、合同、派工、薪酬、社保“五统一”,显著提升用工规范化水平。

638E64

技能培育品牌化:构建“分层分类+赛学结合”人才成长体系。让“技高者多得”成为产业工人新风尚,激活人才成长内生动力。系统开展四类培训:管理者强化现代运营与法规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效能;人力资源岗加大政策应用与劳动纠纷调处培训,降低企业用工风险;在岗职工充实岗位技能、特种作业及“工匠精神”培育,强化技能熟练度;新员工加强企业文化与生产流程培训,快速融入企业。引导企业建立“技能等级+薪酬”联动机制,对取得技能证书的职工给予奖励(如技师每月额外补贴500元),并优先签订长期合同。建成“杨志刚兴楚技能大师工作室”“张志新兴楚技能大师工作室”,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浓厚氛围。2025年以来,开展企业内部培训25期680人次、技能提升培训10期365人(含新型学徒制200人)、特种设备培训4期127人。培养技师21名、高级工68名、中级工76名、初级工120名,技能人才占比提升至35%。

代办服务集成化:为企业运营提供“全能管家式”系列服务。聚焦商事、社保、税务、金融、法律五大领域,提供“一站式代办”。2025年,完成52家企业2024年工商年检,异常处理率100%;为13家企业提供税务申报、代记账及社保代办服务“零失误”;帮助企业对接融资产品8笔,金额达1200万元。企业办事时间平均缩短7个工作日,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

技术支撑协同化:依托链主企业创新“产学研用”产业生态。以链主企业云南锦润数控为核心,联合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等高校院所,组建“风险共担、资源共享、技术互助”的创新联合体,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2025年产业链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3.5%。聚焦高端数控车床量产、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等“卡脖子”问题,链主企业牵头攻克12项核心技术,其中5项实现产业化应用(如“高精度数控转台”),带动全链技术水平提升。深入调研企业需求,提供技术咨询、检测及人才交流服务,年均开展技术培训400人次,推动科技成果在产业链扩散,技术服务覆盖率达90%。

生活保障社区化: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便民利企。完善生活配套,解决“急难愁盼”。通过“企业自建+政府公租房”提供270套住房,解决500名外地员工住宿需求;由锦润数控牵头建设500人规模共享食堂,实现“一家投资、园区共享”,降低员工生活成本30%;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覆盖仁兴—碧城—勤丰及禄丰市区,在企业集中地点增设公交站台,解决员工通勤问题。升级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配置休息座椅、手机充电、无线网络、饮水等设施,打造“技能提升+权益维护+休闲放松”综合空间;开设权益维护窗口,劳动纠纷调解成功率95%。

禄丰市绿色装备制造产业“幸福里”社区将持续在用工服务、企业服务方面“深耕细作”,高质量服务绿色装备制造产业,有力促进广大群众高质量充分就业,擦亮工业版“幸福里”社区金字招牌。(禄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张曼娇 朱雄)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网站地图】

系统运行维护: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电话:0878-3399821

网站信息发布: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传科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8-3369165

滇公安备53230102000449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08101678号-3  网站标识码:5323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