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现在么可以放心呢赶菌子节了,以前每年回来赶菌子节都要先来把资格认证做掉,不然赶着街都不安心。”退休于南华县机关单位、常年居住在昆明的李阿姨开心地说。
众所周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工伤职工及供养亲属等五类群体每年需要定期进行待遇资格认证,通俗讲也就是“生存认证”,这是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的有力举措,能够有效避免死亡多发、死亡冒领社保待遇的发生。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南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持续深化服务群众理念、创新工作方式、优化服务质效,认证方式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被动申请”到“主动服务”,体现了社保服务的数字化、人性化转型。这一演变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也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等群体的办事体验。
“现在回想起来,我刚到人社局那几年,每年7至8月我们就要安排工作人员到一楼大厅‘摆摊’,为领取社保待遇的人员进行待遇资格认证,退休人员要拿着自己的资格认证手册、照片到我们单位进行集中认证。那两个月每天就是帮老同志填写认证手册、盖章,一天下来多的可能要盖一两百个章,少的也是八九十个。”县社保中心待遇股的工作人员说。
“当前,南华县社保待遇资格认证主推‘无感认证’,同时也配合线上自主认证以及上门认证等多种认证方式。‘无感认证’顾名思义就是待遇领取人员不需要操作,由社保经办机构通过与银行、医院等大数据比对进行静默认证,当前,接近1/3退休人员通过社保机构与多部门数据比对自动完成认证;自主认证是待遇领取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电子社保卡、云南人社12333、一部手机办事通等手机APP和小程序线上自主进行人脸识别进行认证,这个认证方式操作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只需要一部手机即可自主办理;上门认证是针对生病卧床、年纪较大行动不便、不会使用和无智能手机的待遇领取人员,我们结合人社政策法规宣传‘五进’活动、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组织社保服务先锋队员深入乡镇、社区、村组、厂矿采用社区集中认证、上门认证、微信认证等多种认证方式手把手教其认证及面对面直接帮助认证,将认证工作服务到待遇领取人员所在的每个角落。”南华县社保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待遇资格认证,有效保障了待遇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各项社保待遇,更有力保障了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截至7月,南华县共计为48303名待遇人员发放各类待遇31606.34万元。(南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段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