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安居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武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依托县零工市场,精心打造猫街镇阿卓卡“幸福里”务工社区,聚焦务工人员生活、就业、成长全链条需求,通过完善设施、搭建平台、强化培训等务实举措,让务工人员实现从“漂泊谋生”到“扎根安居”的转变,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安居有“家”,拎包入住暖人心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筹资源,在“幸福里”务工社区集中建设标准化宿舍,配备床铺、桌椅、空调等生活设施,能同时容纳160名员工食宿。建成公共厨房、浴室、洗衣房等配套空间,铺设无线网络覆盖全社区,让务工人员“拎包入住”。同时,配套建设社区活动中心,丰富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来自周边乡镇的务工人员李大姐开心地说:“以前打零工到处找住处,现在有了‘幸福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住得安心又舒心!”
求职有“路”,精准对接促就业
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用工平台,线下设立零工市场服务窗口,线上开发“知百道”用工小程序,实时更新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动态人力资源库,收录务工人员技能、求职意向等信息1000余条,精准匹配岗位。云南宏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幸福里’平台‘下单点菜’,很快就招到了合适的工人,用工效率大大提高。”
成长有“梯”,技能培训强本领
针对零散务工人员技能不足的问题,就业中心联合职业培训机构,在“幸福里”社区开设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班,今年已开展培训6期,培训务工人员300余人次,培训后就业率提升至85%。曾靠打零工为生的王师傅,参加了“幸福里”社区组织的焊工技能培训,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如今已成为当地企业的技术骨干,月收入增长近两倍。他感慨道:“多亏了社区的培训,让我从‘散工’变成了‘技工’,工作更稳定,收入也更高了。”
如今,“幸福里”务工社区已成为务工人员的温馨家园,年吸纳2000多人实现灵活就业,切实打通了就地就近就业“最后一公里”。下一步,武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持续深化“幸福里”务工社区建设,进一步优化生活设施配套,完善智慧化用工平台功能,拓展技能培训课程种类,加强与周边企业的合作,开发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同时,积极探索“社区+企业+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扩大社区辐射带动效应,吸引更多务工人员就近就业创业,将“幸福里”打造成全县务工人员服务标杆,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让温暖在就业中传递。(武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许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