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高新区“百企进百校”活动首站开启校企协同新模式
3月14日,楚雄高新区2025年“百企进百校 招才引智行”活动首站走进大理大学,30家重点企业携百个优质岗位与千名学子展开深度对接。活动通过“产业靶向引才+校企协同育才+长效机制聚才”三维模式,实现现场签约意向人才150人,校企达成技术转化合作意向4项,构建起“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楚雄范式。
一、产才对接精准化,双链融合强根基
紧扣“2主4辅”现代产业布局,聚焦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精选云南衡楚药业等链主企业组建“招才专班”。创新实施“三精准”对接机制:岗位设置精准对标产业升级需求,发布药物研发工程师等“高精尖”岗位占比达65%;人才画像精准匹配专业特色,针对药学、食品科学等学科定制岗位32个;服务保障精准直达校园,设立“政策咨询+简历诊断+面试直通”三位一体服务台。活动现场收到简历623份,硕士以上人才占比34.5%,生物医药领域达成意向人数占比61%,实现重点产业引才“开门红”。
二、引才模式立体化,四维联动建机制
创新构建“四个一”人才工程,打造校地合作新样板。搭建“一平台”:30家企业联合设立“楚雄高新区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发布技术攻关课题12项;贯通“一通道”:建立实习就业直通车,首批开放实习岗位80个,实现“实践—就业”无缝衔接;创新“一机制”:首创"“校园招聘大使”制度,聘请5位院系负责人担任引才顾问;共建“一基地”:签约建设“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共育基地”,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通过四维联动,形成“才共育、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的可持续合作生态。
三、育才路径定制化,校企协同育新苗
开创“三元四阶”人才培养新模式。三元协同:政府搭台制定激励政策,企业出题明确培养方向,高校解题优化课程体系;四阶递进:实施“认知实习—项目实训—顶岗锻炼—定向就业”进阶培养。活动现场,楚雄老拨云堂药业与大理大学药学院签约共建“生物医药创新班”,采用“双导师制”(企业工程师+高校教授)联合授课,设置“企业定制课程包”12门,优秀学员可提前锁定offer并享受专项补贴。这种“入学即入企、毕业即上岗”的培养模式,预计每年可输送适配人才200人。
四、服务生态体系化,双向奔赴向未来
构建“全周期”人才服务矩阵。前置服务:开发“楚雄高新人才码”校招专版,集成岗位智能匹配、政策一键查询等6大功能;过程服务:设立“人才服务专员”,为签约学子提供档案转接、住房保障等12项代办服务;跟踪服务:建立“楚雄校友成长档案”,配套职业发展指导、继续教育补贴等长效关怀机制。活动现场发放“人才大礼包”300余份,同步启动“我在楚雄等您来”短视频征集活动,通过青春视角展现彝乡魅力。
此次大理大学之行,标志着楚雄高新区“百企进百校”工程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下步将沿“滇西人才走廊”布局,在昆明等6个城市开展巡回引才,全年计划举办校企协同创新论坛8场,新建高校人才工作站5个,力争实现年度引才2000人、技术合作30项的目标,以人才集聚新势能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楚雄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张银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