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以前都是在江浙一带上班,家里老人和孩子根本没法照顾,现在就在家门口上班,不仅工资照拿,还能照顾一老一小,感觉很好!”南华县火星社区张合屯小组的张超感慨。近年来,南华县利用天然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2023年,全县种植人工食用菌7213.14亩,产量达2.8万吨,交易额达4.9亿元;野生食用菌集散交易量达1.2万吨,交易额达15.3亿元,综合产值61.7亿元。

作为全省“一县一业”野生菌示范县,小小菌子,在助推全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延伸出的产业服务链条。衍生野生菌合作社121户、野生菌加工企业14户(其中有4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培育了规模以上野生菌加工企业3户)、餐饮市场主体373户。野生菌交易中心、电商物流中心、冷链仓储、美食一条街、野生菌加工车间等项目拔地而起,促生全县约有12万人次参与食用菌管理、采摘、收购、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像张超一样不少过去外出打工的人纷纷选择留在家乡发展“菌”事业,化身为“种菌师”“采菌师”“收菌师”“销菌师”,让菌乡儿女化身为“菌工”,在家门口捧起了“金饭碗”。

庞大的菌产业链条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各合作社(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求贤若渴,“产业链”赋能“人才链”,带动出新的就业空间,零工市场悄然成为一种新兴的就业模式。

“零工市场的发展,不仅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更低成本、更便捷的用工方式,也为劳动者就业提供了更低门槛、更灵活的形式,发挥了就业‘蓄水池’的重要作用,是稳就业、促就业、扩就业的重要渠道。截至目前,全县不断做大‘南华菌工’务工品牌,在龙川镇、沙桥镇、红土坡镇打造“幸福里”务工社区4个,让劳动者从‘能就业’到‘好就业’再到‘就好业’转变。”
以龙川镇为例,全镇根据县域人口集聚实际,紧扣产业发展用工需求,在县城龙泉、南秀、西云等6个社区建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在火星社区打造出野生菌产业“幸福里”务工社区1个,成功打造出全县“就业幸福里、创业幸福里”龙川样本。截至目前,已为291户县内企业发布缺工岗位3766个,零工人员进厂求职1643人,求职成功901人。利用“南华零工市场”微信小程序,登记注册的企业和商户804户,个人求职登记注册4705人,共计发布岗位3079个,利用平台成功对接用工1576人。
“下一步,南华县将在充分就业社区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围绕野生菌加工和食用菌种植、彝绣、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坚守以‘幸福南华 就业先行’为主题,打造独具南华特色的‘幸福里’社区,让群众实现留在家乡打“菌”工、赚‘菌’资、成‘菌’业,既能带好娃娃,又能管好老人,诠释‘幸福南华’最好的样子。”南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说。(南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陈加平 赖秀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