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云南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云南省2023年度第一批“无欠薪项目部”认定名单,大姚县申报的S35永金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大姚段被认定为省级“无欠薪项目部”,是全州仅有的2个被省级认定为“无欠薪项目部”的县之一。
在“无欠薪项目部”创建中,大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把握问题导向,以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为突破口,坚持清理与防范并重抓好工程建设领域源头欠薪预防问题,有力有效预防和减少拖欠劳动者工资情况,“以点带面”巩固根治欠薪工作成效。
发挥优势凝聚“不能欠”的共识。充分发挥人社部门劳动执法优势和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优势,依托全县劳动保障监察、巡查、检查活动和人社政策法规宣传“五进”活动,以及各类行业监管专项行动,到各类企业和工程项目部、施工现场广泛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典型案例,以及对“无欠薪企业”“无欠薪项目部”的激励政策,把“农民工工资是全家活命钱、是生存权根本保障”的认知和“欠薪会付出更加直接、更加深远的巨大成本和代价”的思想融入每一个企业、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施工点,形成导向、形成声势、形成共识。截至目前共发出交办督办通知9份、调查询问书19份、责令改正决定书2份。
清单管理解决“不认欠”的问题。对全县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维权信息现场公示、人工费与工程款分账拨付、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工资、银行代发工资、工程款支付担保、存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按月足额编制工资表等“六制一金一表”制度,并将“六制一金一表”的具体内容要求、必备要件、必审资料、佐证材料统一制作成在建项目检查必备材料清单配发至各施工单位和项目工地逐条逐项对照落实,实现了“一个清单”管理项目用工,确保了“六制一金一表”制度落实看得见、摸得到,有载体、有证据,有典型、有成效。
安薪行动打开“不长欠”的切口。聚焦工程建设领域的政府和国企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坚持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在全县范围内对111个政府和国企项目、其他在建工程项目开展欠薪隐患排查和整治,确保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到每个在建工程项目,实现欠薪隐患早发现、问题早处置、历史陈案早办结,以“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大问题”。全县“安薪行动”中发现5个突出的欠薪问题,目前已解决2个,其余3个已拟定清偿方案妥善化解处置欠薪积案。
联合执法划出“不敢欠”的红线。运用好云南省根治欠薪协调联动十项机制,充分发挥根治欠薪工作中人社部门统筹协调,住建、交通、水务等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司法部门援助调解,仲裁机构快审快裁,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公安部门侦办犯罪,人民法院审判并强制执行,发改、财政部门筹资筹钱等职责职能作用,通过部门联动配合模式形成治欠合力,为2140名建筑领域农民工集中追讨拖欠的工资1661.24万元。
维权护航调好“不再欠”的频道。畅通维权渠道,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媒体上公开公示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根治欠薪工作投诉举报电话、邮箱及受理地址等信息,并及时处理农民工举报投诉和各类欠薪案件线索,做到接到一起、受理一起,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农民工欠薪投诉有门、投诉有果。成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进行“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开辟处理农民工工资争议的“绿色通道”。
政策激励催生“不愿欠”的动力。对被认定为“无欠薪企业(项目部)”的,在劳动保障收发诚信档案记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存储比例下浮、评优评先和相关奖项推荐评比、日常巡查检查和专项检查频次优化、招投标优先选择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给予鼓励优惠,在大大激发各类企业和工程项目部争创激情的同时,也让他们更加主动的履行好工资支付主体责任,减少拖欠工资行为,实现用工管理常态化、工资支付规范化、劳资纠纷可控化。下一步,大姚县将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对被认定的“无欠薪项目部”给予优惠和激励。(大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