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以来,禄丰市招才引智工作以“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为总体目标,努力打造一支多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和智囊团,为实现全市“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是聚合力,打造“人才强市"新引擎。市委始终将招才引智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抓实、抓细、抓好、抓出成效。在工作推进中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不断健全完善招才引智工作机制。层层压实人才工作责任,形成组织、人社部门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负责落实抓细,做到上下齐心,整体联动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二是强举措,打造“人才兴市”优环境。不断探索优化招才引智政策,努力营造育才、留才、用才大好环境。健全完善《禄丰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1—2030)》,出台“1+3”政策文件,建立人才库。把握“按需引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对新兴产业,重点引进和培育的科技人才、创新型人才,对乡土人才给予高报酬和优惠待遇,对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出了实招,对各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产业升级中的紧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建载体,打造“人才创新”新平台。依托全市新产业转移、技术创新等工程建设,通过引进、合作、共建共享等方式设立和打造扩建各类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研发中心,工程技术和实验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依托三个工业园区建设,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系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研发优势,加大应用技术的攻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形成具有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完善招才引智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提高引智效果和创新能力。
四是建市场,打造“人才立市”聚集地。在人才培育上,市委、市人民政府始终抓牢“人才优先、教育为本”的理念,引进更多的职业教育资源,多层次的培养满足全市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队伍,绘就全市“人才规划图”,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院引所“三招三引”同步推进制度,实现同招同引,确保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有效衔接。成立了全市人才引进专班,举全市之力拓展招才引智大市场,落实《禄丰市优秀人才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协调解决人才在工作生活过程中子女就学、户籍、住房等“关键小事”,解除人才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的空间。
截至目前,全市有5人被列为“兴楚人才奖”初步人选;10人入选全市第一批“龙乡人才”范畴;引进医疗卫生、教育等紧缺人才44人,配合做好州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人员6名的跟踪管理;积极申报生猪、花卉、休闲渔业三个产业高层次人才回引计划;吸引1名全省花卉产业带头人到禄丰投产;完成9套人才公寓建设;实施优秀青年人才专项招引169人,其中本科166人、硕士3人,首次有国外知名大学硕士毕业生进入本市公务员队伍;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工程,回引优秀人才205人,138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储备乡土人才134人,推荐40名乡土人才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班,陈志军成为全州唯一“全国优秀农民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5人;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引入云南雄迪、禄丰顺祥、禄丰云雄等43家企业,成功创建“禄丰数控产业创业孵化示范园”,数控产业获得省级100万元资金支持,禄丰成为全省拥有3个省级创业创新平台的极少数县(市)之一。相继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彝乡名匠”工作室3个、企业培训中心7个、科技服务专家站3个;新增彝乡名匠9人、“云南省技能工匠”1人、“彝乡工匠”1人,88名拔尖农村乡土人才受到省州表彰。选派135名医疗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培训;组织各类教师培训5场117人,106名优秀教师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禄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杨志刚 李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