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社动态 / 最新动态 / 正文

楚雄州突出“三抓两促”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9日作者:冯涛浏览量:

今年以来,楚雄州通过“三抓、两促”工作措施,加大推进技能扶贫和转移就业“两个专项行动”,积极拓展转移区域,着力提高就业质量,稳定增长劳务收入,助力精准脱贫,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至4月,全州共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6.7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58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6万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1.98万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15万人)。截至4月末,全州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60.38万人(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77万人);全州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94.77万人(其中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65.67万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18万人。),预计取得经济收入58.38亿元。

(一)“五个强化”抓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州技能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培训及转移就业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形成了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清晰,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责任抓落实,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层层分解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强化工作推动,定期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研究下步工作措施办法。扎实开展调查统计工作,建立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四是强化经费保障,按照“统一制度、服务城乡、统筹培训、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和培训资金,扎实开展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五是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完善培训及转移就业督查考核机制,注重考核结果运用,确保工作推进有力。

(二)“三个一抓”强基础。一是抓基础建台账。建立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台账,及时准确摸清我州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全面摸清全州农村劳动力信息131.09万人,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信息基础和动态评估成效提供数据依据。二是抓宣传造氛围。全州各级部门主动送服务上门,深入乡镇、村组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服务”活动,有效提升了我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发挥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和示范乡镇的引领作用,对农村劳务输出典型事例进行跟踪报道,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抓督查促落实。对全州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和通报,提出整改要求,有力推动了全州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的落实。

(三)“五管齐下”抓培训。在充分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以精准对象抓培训、分类施策抓培训、突出意愿抓培训、整合资源抓培训、典型引路抓培训为抓手,“五管齐下”确保全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政策落实有力。以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为导向,积极整合人社、农业、扶贫、工会、妇联等部门培训资源项目,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原则,依托职业院校、企业、民办培训机构,开展烹调师、刺绣、电焊工、砌筑工、果蔬种植、农机操作、家畜饲养、花卉园艺工等60余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

(四)“五个一批”促转移。一是瞄准地方特色产业,促进一批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二是结合城镇化建设,带动一批农村劳动力实现城乡之间转移就业。三是依托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一批农村劳动力实现州内区域之间转移就业。四是利用劳务输出服务机构,组织一批农村劳动力实现省际间转移就业。五是开展创业扶持,引导一批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通过“五个一批”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有力。

(五)搭建平台促就业。一是搭建现场招聘平台。定期组织举办农村劳动转移就业专场供需见面会,拉近用人单位与农村劳动力距离,加强沟通交流,促进转移就业。二是搭建网上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依托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微信公众号、彝州人社之窗等各类网络信息平台,定期推送求职招聘信息,发布最新就业及培训政策,构建“三屏合一”网络服务平台,努力实现“互联网+培训及转移就业”。三是搭建基层就业平台。强化社区(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服务,充分发挥人社服务“五个不出村”功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参加培训和转移就业。通过“三个平台”建设,确保培训及转移就业服务有力。(楚雄州人社局 冯涛)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网站地图】

系统运行维护: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电话:0878-3399821

网站信息发布: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传科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8-3369165

滇公安备53230102000449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08101678号-3  网站标识码:5323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