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社动态 / 最新动态 / 正文

“小护工”托起大民生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9日作者:郭存兰浏览量:

——“楚雄护工”劳务品牌温暖万家灯火

在滇中腹地的楚雄彝族自治州,一支身着绣有“楚雄护工”制服的护工队伍正悄然改变着当地民生图景。她们中,有曾因照顾患病公婆练就一身本事的彝族阿妈李翠花,有从沿海打工返乡的“90后”姑娘张晓梅,还有脱贫后主动加入护工队伍的苗族妇女王春燕。这支被称为“楚雄护工”的队伍,在用专业与温情诉说着“就业一个人,温暖两个家”的动人故事。

从“散兵游击”到“正规军团”的蜕变

清晨六点,45岁的李翠花已利落地盘好发髻,将血压计、消毒湿巾等工具整齐码入印有“楚雄护工”标识的急救包。她今天要为鹿城镇的3户老人提供护理服务。“以前在村里帮人照顾老人,全凭经验干活。现在要持证上岗,连扶老人起身都有标准姿势。”李翠花边说边演示着专业手法。

这种转变源于楚雄市2023年启动的劳务品牌建设工程。当时调研显示:全州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20.15%,但专业护理人员不足200人;同时,农村留守妇女中43%有就业意愿却苦于缺技能。“我们意识到,必须把零散的‘家政游击队’变成专业化队伍。”楚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景章回忆道。

变革的突破口落在云南巧媳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这家本土企业联合42家家政公司成立产业联盟,在州内首创“1+1+N”运营模式:1个龙头企业带动、1个行业协会统筹、N家企业协同发展。就像串起珍珠的项链,将分散的护工资源整合成标准化服务体系。

在彝人古镇的护工培训基地,记者见到了正在练习“翻身防褥疮”技术的学员们。培训主管李逸梅介绍,课程设置完全对标市场需求:“围绕失能、半失能人群(如老人、病人等)的照护需求,教授基础护理技能(如生活照护、基础医疗协助)、沟通与心理疏导方法、安全防护及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强调职业素养与伦理规范,以培养具备专业照护能力的人员。”

“三级跳”就业网络织就致富网

对于曾辗转广州、杭州打工的张晓梅而言,“楚雄护工”带来的不仅是工作机会,更是人生的转机。“以前在电子厂,三年没回家看过孩子。现在步行15分钟就能到社区服务站上班,月收入比电子厂还多800块。”

这种精准定制得益于楚雄构建的“零工市场+社区驿站+企业联盟”三级就业网络。在市人力资源市场,电子大屏实时滚动护工需求信息;在社区设立的“护工驿站”,求职者能获得“一对一”就业指导;加盟企业则共享用工数据库,实现人员灵活调配。

“我们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每个家庭。”楚雄市家政协会会长姜磊告诉记者,去年与政府合作把银龄养护、母婴服务、病患照护、家庭护理等多个岗位直接送到农户家门口。更让妇女们心动的是“弹性工作制”——可以选朝九晚五的“妈妈班”,也能接周末集中的“孝心单”。2024年,“楚雄护工”劳务品牌服务产值达5600万元,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影响力覆盖楚雄州10县市,并逐步向省内其他州(市)及上海、广州、浙江等发达地区辐射。截至目前,通过“楚雄护工”劳务品牌的引领,从业人员实现稳定就业,年工资性收入达1.9亿元,人均年增收超1万元;累计上门服务8万户次,客户满意度达98.6%。同时,“楚雄护工”为彝人古镇、彝海社区等3000余位老人提供医疗、养老、康复辅助、保健、健康咨询等公益服务70余场次,为2000余个家庭提供保洁、育儿、保健等志愿服务。

标准化服务背后的“温度密码”

在楚雄市医院老年科,护工李燕的护理日志写得密密麻麻:“7:30协助张大爷服药,9:00陪王奶奶做康复训练,11:00推着轮椅陪李阿姨到花园散步、11:30到食堂为各位病患准备午餐、12:00—13:00为午餐时间、13:30—14:30是病患的午休时间、15:00—16:30是李奶奶治疗协助时段、17:00—17:30准备晚餐、18:00—19:00晚餐时间、19:30—20:30帮助各位病患洗漱和睡前服药工作、21:00之后是病人晚睡时间”。之后李燕要完成当天的护理工作日志外,还需要与医生、护士对接明天的治疗合理制定工作计划。这样的细节管理源于协会制定的《楚雄护工服务行业标准》。翻开《楚雄护工服务规范》,从消毒液配比到失能老人沟通技巧都有详细指引。

规范化意味着人性化。在紫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记者注意到护工们有个特别的“温情时刻表”:每周三上午是“银龄故事会”,周五下午是“怀旧金曲时间”。62岁的独居老人王奶奶说:“这些来自“楚雄护工”培育基地的护工比亲闺女还贴心,连我年轻时爱唱的山歌都记得。”

专业化助推着温情化。“理论+实操+跟岗”的三段式培养体系促进“楚雄护工”劳务品牌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实训基地的VR教室里,学员要通过模拟痴呆老人突发情绪的场景考核;实习期间要完成“为服务对象实现1个微心愿”的爱心作业。首批“金牌护工”李春燕的结业作品,是帮中风多年的退休教师陈爷爷完成了他最大的心愿——重新拿起毛笔写字。“陈爷爷右手不太灵活,但他总念叨想再写一副对联。”李春燕回忆道。她专门请教了康复师,每天陪老人做半小时手部训练,还托人从省城买来特制的轻便毛笔。三个月后,当陈爷爷颤抖着写下“福寿安康”四个字时,全家人都红了眼眶。“那支毛笔现在挂在老人床头,他说这是生病后最珍贵的礼物。”李春燕说。这个案例后来被制作成教学视频,成为新护工培训的必修课。

“小护工”成就大事业。“楚雄护工”的故事诠释着:当政府之手、市场之力与民生之需同频共振,劳务品牌就能成为托举百姓幸福的温暖力量。正如楚雄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姜磊在护工节演讲中所说:“我们捧起的不仅是老人的药碗,更是千家万户的期盼。”

随着“楚雄护工”劳务品牌的持续打造,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不断提升,直接带动养老护理服务、母婴照护机构(如月子中心)等下游产业提质扩容,拉动专业化清洁消毒产品、日常护理用品等上游关联产业链发展,有力地拓宽了群众就业增收空间。截至目前,“楚雄护工”劳务品牌累计培训各类服务从业人员1.5万人次;直接从业人员805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753人,带动就业1.2万人,年产值达2314.61万元、年上缴国家税费141.99万元,成为楚雄市乃至周边地区家庭信赖的“民生品牌”和彝乡妇女增收致富的“就业娘家”。(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郭存兰)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网站地图】

系统运行维护: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电话:0878-3399821

网站信息发布: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传科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8-3369165

滇公安备53230102000449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08101678号-3  网站标识码:5323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