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社动态 / 最新动态 / 正文

楚雄州“六举措”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4日作者:鲍竑宁浏览量:

今年以来,楚雄州人社系统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中心任务来抓,紧紧围绕“稳存量、调结构、提质量、强培训、破难题、励返乡、创品牌”工作思路,采取六项举措扎实开展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转移就业工作实现质效双增,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持续显现。

一是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大稳岗”。充分发挥驻外劳务工作站、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的作用,建立交叉联动服务机制,主动与浙江、广东、上海、福建等集中输入地人社部门、人力资源机构、用工企业开展稳岗留工对接,协调企业提升务工人员参保率、保险缴费档次,保障务工人员权益,增加岗位稳定性。在春节期间组织走访慰问务工人员4678人(其中:省外1182人、脱贫劳动力1560人),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乡的关注和关爱,同时主动协调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做好留守人员的关爱服务,解除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

二是开展返乡人员“大监测”。自2022年12月开始,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情况实施日调度,主动与交通运输、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互动,确保32.94万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其中:省外外出务工返乡13.79万人)春节前安全顺利返乡,并入户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摸排,精准掌握务工人员返乡前就业情况和节后返岗情况,建立工作台账管理,做到家庭情况清、就业情况清、返岗情况清、培训愿望清。

三是开展岗位信息“大推送”。坚持采取“线上、线下”齐发力的方式,全力以赴挖掘岗位资源,充分发动基层干部和436名转移就业带头人等力量,深入乡村召开返乡人员座谈会173场次,与群众面对面讲清就业形式,讲清利好政策,算清外出务工收入账,强化职业指导,引导返乡人员外出就业,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同时,积极与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嘉定区等发达地区开展劳务协作、东西协作,组织各类专场招聘活动17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份数7万余份,组织省州内外重点企业952家,提供各类岗位14.48万个。

四是开展转移就业“大输出”。按照“应转尽转”“能转快转”要求,以小规模、分批次等方式,通过“包机”“专列”“专车”等形式提供“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直达企业、直达岗位就业服务,有序组织85批次2.18万人外出务工人员安全返岗就业。

五是开展就业技能“大提升”。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岗位特性、产业发展、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培训服务;以群众意愿为导向,因需施培,把培训办到村民小组、办到田间地头,将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办到企业车间,提升岗位匹配度,增强技能竞争力。同时,积极以劳务派遣方式为周边现代化农业企业提供“职业化农民”“产业化工人”,实现了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致富、推动地区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企业用工难、劳动力组织难、群众增收难的“三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劳动者实现从“能就业”到“好就业”再到“就好业”转变。

六是开展劳务品牌“大打造”。以“楚雄绣娘”“牟定匠人”“元谋果蔬工”等劳务品牌为重点,持续开展劳务品牌技能提升行动,完善输出农村劳动力持续帮扶机制,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培育一批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技能特点、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效果好的劳务品牌,促进劳务输出由“一般化”向“品牌化”转变,形成“县级有品牌、镇级有亮点、村级有特色”的农村就业工作新局面。

截至3月31日,全州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8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7.89%,占可转移农村劳动力总数128.88万人的75.95%。其中:省外转移就业18.69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6.26万人,转移率达71%;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2.4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鲍竑宁)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网站地图】

系统运行维护: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电话:0878-3399821

网站信息发布: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传科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8-3369165

滇公安备53230102000449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08101678号-3  网站标识码:5323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