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总要求,全力以赴稳就业、精准施策保就业,抓实抓细各项就业、社保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在数字乡村建设认真做好社保就业、特殊人群信息服务等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大监测”工作。着力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监测,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用好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系统“红绿码”机制,加大监测力度,按照“六清三准”(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清、有就业意愿人员清、农村劳动力务工情况清、春节返乡及返岗人员清、技能培训需求清、节后需调剂人员清和底数准、情况准、信息准)的要求做实调查监测工作,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底数清、情况明。截至2022年上半年,更新维护录入农村劳动力信息系统农村劳动力信息数据134.51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劳动力22.84万人。
二、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信息“大推送”服务。积极主动与转移就业合作基地人社部门和企业对接联系,充分发挥州、县、乡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3个在省内外建立的州县级劳务工作站、各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800人以上18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就业服务工作站等各类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广泛收集整理好各类用工岗位信息。州、县、乡、村四级扎实有效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岗位信息推送服务活动,进一步畅通就业岗位信息推送渠道,及时提供用工信息服务。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州共计组织举办州、县、乡、村四级现场和各类网络招聘会293场次,推荐用工企业4691家、提供用工岗位信息30.93万个。
三、持续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落实。继续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群体就业帮扶工作,规范用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政策,兜牢就业底线。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州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2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87万人,全州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9%,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471人(脱贫劳动力实际在岗294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解决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58万人(脱贫劳动力0.79万人);137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劳动力就业1.94万人(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0.14万人);开发青年见习岗位1120个吸纳就业429人。
四、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业帮扶工作落实。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着力实施好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衔接工程。一是抓好农村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帮扶,促农增收。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州实现脱贫人口劳动力转移就业17.27万人,其中:累计实现农村脱贫劳动力省外转移人数3.61万人。二是抓好农村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帮扶,提高产业发展和就业能力。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州培训脱贫人口劳动力9.49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1.39万人次。三是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就业帮扶工作落实。着力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扶持巩固拓展衔接工程,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增收。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州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2.36万人。
五、抓实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人社服务质量水平明显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州本级实现“全程网办”事项68个,全程网办率40%;精简证明材料110份,减少办事环节6个;持续开展“好差评”活动,好评率100%,主动评价率99.94%。开辟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绿色通道”,针对老年人特点,开展适老化服务和上门服务,帮助老年人办理社保业务1.2万人次。持续深入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落实人社领域“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便办”,全州实现“一件事”楚雄包“打包办”12个、“提速办”事项30个、“跨省通办”事项30个、“简便办”事项9个。持续推进“互联网+人社”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人社服务。围绕实现“一人一张社保卡”目标,加大社保卡清理、发放、激活、使用工作力度,全州累计持卡人数达273万人,电子社保卡申领74万张。21个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建设,人社服务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办事体验感、满意度显著增强。成功申报国家2022年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成为云南省唯一一个、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2个入选项目之一。(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夏治国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