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在工作作风上来一次大转变,在工作效能上来一次大提升。人社部门作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重要政治机关、民生部门、服务行业、窗口单位,工作作风的好坏、工作效能的高低不仅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近年来,楚雄州人社系统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先后开展了整治“庸 懒散拖滑”“机关病”专项行动、“五比五看五争当”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干部职工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探索形成了“54333”工作法,但与党委政府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为民情怀,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推动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走深走实,当好保障民生、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狠抓落实的“十大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当好惠民政策“宣传员”
惠民政策暖人心,宣传落实保民生。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 人社惠民政策,我们要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扎实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政策宣传、政策服务、政策兑现进市场主体”“四万三进”活动和人社政策法规宣传“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变“多方找政策”为“政策送上门”,让各项惠民利企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应享尽享,推动人社政策更好服务群众、服务企业。要持续开展人社政策待遇“看得懂算得清”宣传解读,力求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真正使企业和群众能够听得懂、记得住、会使用、能享受,让人社政策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受欢迎。要持续开展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加“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结合工作需要和岗位实际,以比促练,以练促用,练就过硬本领,力求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培养一批“人社知识通”和“岗位练兵明星”,努力提高人社干部队伍自身素质,当好人社惠民政策“宣传员”。
二、当好岗位推送“联络员”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党中央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摆在“六稳”“六保”之首,我们要始终把稳定就业作为人社部门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举全系统之力抓紧抓实稳就业工作。要大力开发州内就业岗位,实施好就地就近就业行动,多渠道做好就业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实现更方便更充分的就业。要贯彻“稳存量、调结构、提质量、强培训、励返乡、树品牌”的思路,持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用好信息化、市场化手段,促进人岗精准匹配,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积极探索就业需求精准画像、就业岗位智能匹配、就业服务实时提供的“数字就业”新模式。着力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当好就业岗位推送“联络员”。
三、当好企业用工“推介员”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稳则就业稳。当前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要精准调查企业用工需求,对全州规上工业企业、商贸限上企业、建筑工地等逐一摸排,全面摸清企业用工需求,精准掌握缺工数量、缺工工种、用工条件、薪资待遇等情况,及时向社会发布岗位信息,向劳动者推送就业岗位。要完善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机制,对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提供常态化用工服务,积极开展人才市场专场招聘、网络招聘、直播带岗等在线推介活动,及时缓解企业招聘难的问题,当好企业用工“推介员”。
四、当好就业需求变化“调研员”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当前,我国就业领域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趋势,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劳动力供求两侧均出现较大变化,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准确识变,才能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我们要紧盯就业需求变化,加强就业形势监测预警,当好就业需求变化“调研员”。
五、当好就业政策调整“建议员”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必须提质加力。要全面落实好国家和省出台的积极就业政策,聚焦稳定市场主体,落实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因地因企分类帮扶,提高政策精准性,全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要聚焦拓展就业空间,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广开就业门路和渠道。要聚焦稳定重点群体,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的精准就业帮扶,用好用足相关政策,稳住就业基本盘。要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当好就业政策调整的“建议员”。
六、当好劳务协作“通信员”
开展劳务协作是稳定和扩大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增加务工收入的有效途径。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和省内劳务协作,推动劳动者向县外、省外高收入岗位转移就业。要深化和拓展我州与东部地区的劳务协作关系,强化与当地人社部门和重点企业的沟通联系,在落实现有岗位信息互通、就业岗位推送、定期互访互动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在人员规模、收入保障、职业空间等方面再深化、再发力,努力打造具有楚雄特色、技能娴熟、辨识度高的劳务品牌。要多渠道开展沪滇劳务协作、周边劳务协作、校企合作、跨省村企合作和中介组织市场化运作等劳务输出方式,不断提升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当好劳务协作“通信员”。
七、当好劳动维权“监督员”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强化治理能力、加强风险防控、优化收入分配,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要持续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打造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推进企业劳动用工“义诊”服务,加强企业规模裁员指引、重点企业用工指导和服务,组织开展“无欠薪”企业创建活动,推动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有效落实。要畅通农民工劳动争议“绿色通道”,扎实开展根治欠薪专项执法,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依法打击恶意欠薪违法行为,当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监督员”。
八、当好民情民意“信息员”
要让群众叫好,必须向问题叫板。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做没做”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人社部门承担着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管理、劳动维权等重要工作,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从“摇篮”到“坟墓”都与人社工作有关。要持续开展“局长科长走流程”活动,通过调研、暗访、陪同群众办事、代办业务等方式,亲身体验办事流程,真正感受群众办事的难处,实打实摸情况、查堵点、抓整改,推动解决一批基层所盼、群众所急的问题。要广泛访民情听民意,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多听群众的“心里话”,多看群众的“身边事”,多算群众的“生活账”,及时收集和掌握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民情民意,当好民情民意“信息员”。
九、当好干群关系“协调员”
人社干部直接面对群众,大量的工作做的都是群众工作。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牢固树立“老百姓的事都是天大的事”的理念,始终做到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多些换位思考,多做说服教育,巧用典型案例,善于正面引导,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从群众的诉求出发,以心换心,以情动情,直面各种矛盾和纠纷,多做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实事好事,切实通“堵点”消“痛点”,通过宣传和落实人社惠民政策,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引导群众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当好干群关系“协调员”。
十、当好民生保障“服务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社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民生福祉,牵涉千家万户。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彰显人社工作为人民的价值追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实打实地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社保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要持续抓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推进“一门办、一窗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打造“农村10公里、城市15分钟”的人社服务圈,从“政策上、感情上、能力上、服务上”打破干部与群众的“隔心墙”,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人社服务,兑现人社部门对人民群众“服务一生、陪伴一生、保障一生”的庄严承诺,当好民生保障“服务员”。(楚雄州人社局 黄云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