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姚县三台乡是彝族聚居的山区乡,是远近闻名的核桃之乡,因受地理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基础较薄弱,通过乡党委政府和全乡干部群众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业和黑山羊为主的传统养殖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仅依靠核桃、黑山羊等传统种养殖业难以支撑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在此背景下,三台乡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实现贫困群众脱贫摘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产业在农村,就业在城镇”的发展思路,发挥“人”这第一资源的优势,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劳务经济双轮发展模式,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沿海大城市转移。

一是成立了乡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1个乡级劳务输出工作站和8个村级劳务输出工作点,采取乡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包保措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责任体系。
二是组织干部逐户逐人调查农村劳动力现状和培训就业意愿,精准建立劳动力资源管理基础数据库,并扎实做好劳动力动态监测工作,实时更新数据库,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三是着力聚焦每一个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和自身特点,利用“一部手机就业通”微信公众号和“打工直通车”等智慧就业终端设备,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真实可靠、人岗相适、针对性强的用工信息,着力于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和精准度。
四是充分利用户长会、群众会、党员会、微信群、小广播大喇叭、宣传栏等平台大力宣传劳务输出政策,通过微视频、本地案例宣传片等认真开展宣传发动和组织动员,形成了月月有动员、季季有输出的劳务输出新局面。

五是大力开展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培训,近两年来,依托扶贫系统“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引导性培训”项目,共举办维修、建筑、驾驶、烹饪、家政、保洁等培训班10期,培训贫困群众达1600余人次,为向沿海发达地区大规模转移劳动力打下坚实基础。

六是在宣传动员、报名培训、体检护送、巩固稳定等一系列工作中抓细抓实,做到“保姆式”服务,确保每批外出务工人员出门有人送、途中有人管、到站有人接、过渡期有人陪。并完善外出务工人员跟踪管理长效机制,强化稳岗补贴、交通补贴等政策支撑,有序组织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式”输出就业,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地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了让外出务工的人安心,在家务农的家属放心,乡党委政府还组织协调农作物和经济林果代种、代耕、代管、代收等工作,组织村组干部、教师队伍和志愿者为留守老人、儿童开展心理疏导和生活帮助,解除务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截至2020年2月27日,全乡已累计向上海、广东、福建、浙江等发达城市集中输出劳动力16批次6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00余人),省内转移累计24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500余人),贫困户均已实现户均1人以上就业的目标。全乡累计务工人数达3000余人,劳务经济总产值突破7000万元,户均增加务工收入1.9万元。劳务经济已成为三台乡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外出务工挣票子、借地学习换脑子、开阔视野壮胆子”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全乡上下达成了“务工一个人、脱贫一家人、改变一代人、影响一方人”的广泛共识。据三台乡党委书记赵丽介绍,2020年底,全乡将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3800人,劳务经济总产值突破1亿元的目标。(楚雄州人社局 向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