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人才工作政策宣传 / 正文

《云南日报》整版聚焦楚雄州人才发展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31日作者:浏览量:

图片  

楚雄州全力构建人才政策体系

为高质量发展集聚更多优秀人才

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发展,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进“人才强州”“科技兴州”战略的实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完整、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全州人才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效能不断提高。

图片

“兴楚人才”特别贡献奖获得者阮文忠

强化组织领导 不断抓实党管人才

在近期召开的楚雄州委人才工作会议上,楚雄州“兴楚人才奖”特别贡献奖获得者,88岁的张之道发表感言:“我将为民族医药传承发展奉献毕生精力,用实际行动书写楚雄州民族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业绩。”

“兴楚人才奖”由楚雄州委、州政府设立,是用于奖励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重大创新或作出重大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的最高奖项,每5年评选一次。在今年的评选中,“楚粳”系列水稻专家阮文忠、民族刺绣技艺传承人丁兰英等12名来自全州各界的杰出人才代表被奖励。这些榜样和标杆,激励着全州各行各业人才积极创新创造,主动投身到楚雄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中。

一直以来,楚雄州委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人才工作核心领导作用,成立了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州委书记、州长担任组长,27家州级单位主要领导作为成员、各县(市)委分别成立由县(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机构,不断健全完善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州委常委会每年研究人才工作不少于2次,召开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不少于3次。建立下级党委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年度就人才工作报告述职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人才工作重大事项通报制度等,加强督促检查,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全州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一盘棋”整体联动,“一条线”齐抓共促的人才工作格局。

楚雄州定期开展人才资源统计和人才工作调研,分析研判人才工作,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持续构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政策体系。2019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彝乡英才”培养工程8个实施办法》《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州”战略五个实施办法》《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不断提升人才工作政策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图片

“兴楚人才”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张之道

强化人才培育 不断提高人才质量

2018年以来,通过实施“彝乡英才”培养工程、带头人培养工程、基层人才培养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楚雄本土人才不断成长进步,推动各项事业大踏步向前。

通过每年开展选拔培养,楚雄州共储备了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2批次368人;依托省级支持项目,每年选派一批基层教育、卫生、农业领域业务骨干到省级对口部门研修学习。通过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扎实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办好农函大,持续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育出彝乡科技领军人才20名、彝乡产业技术领军人才30名、彝乡电商创业人才50名、彝乡名匠98名、彝乡教学名师100名、彝乡名医50名、彝乡文化名家20名、彝乡企业家85名;建立“彝乡名匠”工作室30个、“彝乡名医”工作室30个。

目前,楚雄州已有52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2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5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2名;入选省级人才项目人才230名,其中,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5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7名、省人才培养专项人才35名、省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2名、省级“技术创新人才”5名、省级非遗传承人75名,入选“云南省创新团队”1个。

日益浓厚的育才、用才、选才氛围,辐射带动了全州10个县(市)结合各自实际,建立人才专项培养办法,鼓励更多人才投身到楚雄的各项事业中,如楚雄市建立了“威楚英才”培育工程、永仁县建立了“永仁英才”培育工程、禄丰县建立了“龙乡人才”培育工程、双柏县建立了“兴双人才”培育工程、大姚县建立了“蜻蛉人才”培育工程。

图片

培养钛产业人才

大力招才引智 不断壮大人才队伍

随着《楚雄州紧缺人才招聘办法》《关于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我州园区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楚雄州“兴楚英才回巢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楚雄州着力改进政策环境、简化引才程序、优化引才流程、提升引才环境,支持鼓励用人主体积极引进各类人才。

实施青年人才储备工程,开展优秀青年专业人才专项招引工作,面向国内知名高校专项招引了28名博士、硕士毕业生入职州属事业单位,作为党政后备人才或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骨干、高技能后备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实施“高精尖缺”引才工程,实施“兴楚英才回巢计划”,聚焦州内各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回引楚雄籍在外高层次人才。开展柔性引才,根据发展需要,聘请国内各类高层次人才为州人民政府顾问,截至目前,已聘请了83名楚雄州政府顾问,形成集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卫生、文化、法律、社科等各行业领域人才为一体、阵容强大的专家智囊团。

以科技入楚、沪滇扶贫协作、教育部高校定点扶贫等为契机,楚雄州广泛推进人才交流合作。邀请专家学者到楚雄开展服务活动,选送优秀人才出去挂职锻炼、研修培训,广泛开展人才智力合作。2017年以来,楚雄教育体育系统组织教师、班主任和校长到上海市杨浦区、嘉定区知名中小学和高校交流学习,每年选派教育教学骨干赴上海研修,上海市嘉定区组织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支教讲师团赴楚开展专题讲座;医疗卫生系统每年组织医疗卫生人才到上海市嘉定区跟岗学习,到对口单位研修锻炼;先后引进多批次上海市嘉定区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和教育教学人才到楚雄州开展贫困县送医送教上门,带动人才培养和学术技术研究。

为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楚雄州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6个、省级创业园5个、省级校园创业平台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户、州级企业技术中心78户。

2021年,楚雄州印发了《楚雄州关于“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实施方案》,牵头10县(市)摸底排查全州所有村(社区)的人才需求情况,联系各类专家代表,听取其意见建议,建立“楚雄州专家人才联系帮带行政村(社区)”人员名单,启动楚雄州“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全州1046名专家人才联系结对1065个村(社区),占全州村(社区)总数的92.31%,发挥专家人才资源优势和智力优势助力全州乡村振兴。

图片

培养硅产业人才

注重人才服务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楚雄州委常委、州委组织部部长李建松表示:“要以诚服务人才,营造乐业宜居人才生态。”楚雄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尽其责、通力配合,不断优化楚雄人才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对楚雄有归属感,工作得顺心、生活得开心、奋斗得舒心、发展得放心。

楚雄州建立各级领导干部与专家人才联系沟通制度,州委和各县(市)主要领导与各领域专家人才结对,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帮助专家人才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专家人才意见建议和决策咨询参考。积极为各类专家人才解忧纾困,分层次给予引进高层次人才一次性安家补助、每月生活补助等经济待遇,积极推荐高层次人才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候选人或协商作为政协委员人选。同时在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就医出行等方面给予关心支持,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逐步构建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增人数”和“得人心”的有机统一。

图片

农业专家指导花卉种植

楚雄州出台40条政策涵养最优人才生态圈

近期,楚雄州先后印发了系列政策性文件,出台楚雄人才政策“40条”,聚焦打造最优人才生态圈,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促进各类创新人才要素向产业和企业集聚,推动产生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构筑聚才区域增长极,为打造滇中崛起区域人才中心、现代农业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聚集宝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楚雄新征程集聚更多资源要素、贡献更多人才力量。

人才政策“40条”明确提出,要实施“兴楚英才”培养工程,通过实施“兴楚科技领军人才”、“兴楚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兴楚电商创业领军人才”、“兴楚名匠”、“兴楚名师”、“兴楚名医”、“兴楚文化名家”、“兴楚企业家”、“党政专技人才储备计划”、“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10个专项,既继承了“彝乡英才”培养工程探索总结的经验做法,又新增了“党政专技人才储备”计划和“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政策体系更加规范,人才培养覆盖面不断扩大,人才培养精准性不断增加,人才识别度和质量不断提高。

人才政策“40条”从政治、创新、创业、税收、绩效、职称、荣誉、编制、引才、服务10个方面,全方位制定了人才激励措施,形成更加开放、更加有效、更加注重协同配套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创新项目最高扶持资金可达1000万元;支持用人主体引才育才,对领军型企业引进培育的高端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人才奖补,用于建设研发中心、平台公司、产业创新联盟。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增强政策精准性和灵活性。全力支持人才开展项目合作、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所得收益,可按至少70%的比例奖励给技术成果完成人以及对技术成果转化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对农业企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并带动一方群众就业致富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项目研发奖补。

人才政策“40条”为“智汇楚雄”提供了平台和制度保障。各部门协同配合,充分用好用活州内外人才和智力资源,建立新型智库,发挥咨政建言、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聚焦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产业发展技术联盟和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创建科创中心、技术技能实训基地以及人才服务中心,做优校(院)地、企合作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式人才智力资源支撑体系,促进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向重点产业、重大需求集聚,做大楚雄人才“蓄水池”,做强楚雄人才高地。

楚雄市加大新兴产业人才引培力度

日前,随着宇泽半导体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楚雄)公司等8户光伏及半导体新材料、工业大麻等产业相关企业的相继落户,楚雄市通过招才引智,在新兴产业发展上实现了新突破。近年来,楚雄市从引才、育才、管才、用才多方面突破传统的企业人才引用模式,不断提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加大新兴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力度,让企业在发展中人才资源充分得到保障。

为给全市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楚雄市优化引才渠道,灵活引才,专门为宇泽、晶科、云南芙雅等企业制定人才需求方案,精准引才,根据企业人才队伍现状和人才需求实际,从人才数量、专业、结构、作用等方面,建立完善人才需求台账,有计划地推进企业招才引才工作;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精心育才,积极与昆明理工大学等院校对接,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促成企业与昆明理工大学签订技术服务合作协议,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和人才需求等困难,并根据企业发展模式,采取线上线下培养模式,帮助企业成立职工培训中心。其中,楚雄宇泽公司已签约校企合作3家,与昆明理工大学签订了4个专家工作站,通过企业引入、设备共享、技术推广等模式,实现校企互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目前,楚雄市已落地企业用工达2383人,楚雄本地用工达75%以上,通过多渠道引进、培养工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共292人。

大姚县“新农人”为现代农业献计献策

近年来,大姚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使大姚成为各方英才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大姚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该县先后涌现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的刺绣大师樊志勇、“蜂王”李金强、“核桃社长”杞沅聪、重楼种植“土专家”咩顺华、火草筒裙手艺人李兰等一批“新农人”。

大姚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完善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全县专家人才的联系和交流,引导各类人才坚定理想信念,主动担当。2021年以来,大姚县累计回引48名在外人才回乡任职、创新创业,援建项目21个。争取州级5名人才服务基层,招聘定向医学生7人、高中教育紧缺人才17人。1人入选云南省拔尖乡土人才,6人跻身楚雄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行列。

立足自身实际,大姚县常态化建立完善大姚籍在外人才信息库,依托上海、昆明等劳务联络站,组建政策宣讲团、项目推介团,采取召开人才回引座谈会、搭建回归“朋友圈”等多种形式,定期推送大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等乡情信息,鼓励人才回乡创新创业。通过大力提振和树立一批“蜻蛉回巢”的成功典型,激发了大姚在外人才致富思源的情怀和反哺家乡的责任感,一些原籍企业家、专家学者、经济文化能人等,纷纷以投资兴业、援建项目、助学助教、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报效乡梓。

双柏县借“外脑”增强创新创业活力

近年来,双柏县依托校县合作、沪滇协作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巧借“外脑”为全县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双柏县抓住接受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楚雄师范学院、上海市嘉定区定点帮扶的契机,签订校县合作和“科技入双”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人才交流机制,实施沪滇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行动计划,14名地方和高校优秀党政人才到双柏挂职,70多名双柏优秀年轻干部外出挂职学习。

立足特色优势,双柏县围绕五大重点产业发展,建立产业发展与招才引智融合互动机制,推行产业+项目+人才的引才模式,柔性引进南京大学朱海亮博士科研团队和省农科院杨明专家建成“工麻生物—南京大学活性成分与神经药理学研究联合实验室”,加速工麻产业发展;引进中国林科院南京林化所专家赵振东在“小巨人”企业森美达成立工作站,助力企业做强做大;对接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博士后马涛、刘永刚教授科研团队以本土葛根、黄精等原料,为双柏研制7个颗粒药剂配方,推进道地药材成“财”有“道”;以沪滇协作产业资金+上海企业投资+高校先进渔业技术的方式,在马龙河建成600亩高端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实现深山也能产出优质鲈鱼、虾蟹等“海味”。

南京大学、楚雄师范学院、上海市嘉定区先后派出30余名骨干教师、40余名医疗卫生专技人才、80余名研究生支教志愿服务团到双柏县支教支医,举办县内外培训班,帮助培训各类人才11268人次。在南京大学帮助下,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与双柏县一中建立帮带关系,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到海安高级中学学习,通过建立帮带关系,拓展了本土人才思维眼界、提升了本领技能、实现了人才队伍数质双增,各类人才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活力明显增强。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周永芳

责编/梅松

审核/邓坤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系统运行维护: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电话:0878-3399821

网站信息发布: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传科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8-3369165

滇公安备53230102000449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08101678号-3  网站标识码:5323000012